早教讲座说明通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4640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教讲座说明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教讲座说明通稿(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喽贝比讲座说明通稿主持人部分: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听我们的讲座,我是今天讲座的主持xx老师(自我介绍),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分享环境,请您讲手机关机或调到震动、静音,现场禁止录音拍照,哈喽贝比中国教育集团副总裁,xx女士(先生)为大家做:三岁能看大、教育要规划的专题讲座,xx女士(先生)是:,曾被媒体誉为:,现在就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x女士(先生)给大家做讲座。讲师部分:感谢各位的到来,感谢哈喽贝比xx校区提供这么好的环境和机会,让我来分享我最爱的事业早期教育。那么我今天分享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目的。第一:什么是早期教育?(互动)第二,三岁能否看大,了解孩子

2、成长发育规律;第三,分享结束后,您在和孩子互动、沟通、游戏时,你知道怎么做,您知道该怎么做,您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什么是早期教育,什么是早教?潜能开发、性格培养、大家都听说过。早期教育学是一门集生物学、脑发育学、神经学、心理学等的综合学科,是一门很专业的学科。但是他并不代表各位家长不能自己着手做早教,我不希望把早教弄得很专业很高深,只有我可以做,你们不能碰,其实在坐的家长你们比我重要,对于你身边的那个小宝宝你们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不是我们,不是我们哈喽贝比的教师,所以我会尽量会给大家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什么是早教,不会是很多理论,我希望给你们一些实际的工具,回去就能用得上。有人会说,毛主席没有做过

3、早教,一样很伟大;在座的家长没有做过早教,一样很优秀,那么到底有早教和没早教有什么区别?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讲一下什么是早教。从早教历史上讲我想先说明两点:其一只要有人类,就有了早教。人类之所以成为这个星球的统治物种,并不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灵魂比猴子高贵多少,是因为人类的每一代祖先追求的不是自己的长生不老,而追求的是下一代更好;所以有人类就有了早教。其二,早教不是欧美的专利,我们的文明里有很多优秀早教理论和实例,大家比较知道的就是孟母三迁,孟母把孩子从卖肉的旁边迁到书院旁边,她知道环境对孟子有绝对的影响,这就是一个早教理论;两千年前我们的孔夫子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大约二十多年前,科学家才研究证明

4、孩子生下来本性就是善良的,(中国人很伟大,两千年前就知道)孩子生下来之后有天生的悲悯和同情心,孩子天性是善良的。只要有人类,只要关心孩子,如何让孩子更好 ,这是所有天下父母最重要的心情。我们并不是希望孩子非得成为多么伟大的领袖,成为领导,只希望孩子能够过的比自己好,只希望孩子过的比自己快乐,只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那么辛苦,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望。 那如果谈到现代大家西化了的早教,我们不得不说说古希腊文明,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哲学,化学,天文学甚至数学,都在这里开始。在古希腊小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教育(只限男孩子读书,和中国相同)。第一次早教的黄金期是在欧洲,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从农业生活

5、到工业生活之后,大人的生活变成朝九晚五的作息规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孩子怎么办?所以就有好多幼儿园、托儿所成立,照顾这些小朋友。那社会和家长就会问你怎样栽培这些孩子,怎么教育这些孩子,所以19世纪有非常多的早教理论家来研究这些问题。 意大利女士,玛丽亚蒙特梭利,蒙氏教学,两岁半到六岁的学前教育全球几乎是以蒙氏理论为基础的,对我们影响非常深远;哈喽贝比创设俱乐部主题活动也是运用蒙台梭利的理论依据,当然我们的数学课、感官课也运用蒙氏的教育法和理论支持。卡尔维特,德国牧师,用他的方法把他的儿子,一个有智障的孩子教育成天才,智商180,会九种语言,但他的方法比较严厉,孩子学不会就不让他吃饭; 福禄贝尔

6、,创造了幼儿园制度,影响深远;皮尔杰,对早教理论是针对孩子的智能和识别能力的研究,对目前的早教理论影响深远。加德纳霍华德,美国哈佛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早期教育影响深远,也是哈喽贝比快乐宝贝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他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 。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觉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其基本

7、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真心不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进行早期教育就只集中开发孩子的某项智能,比如运动智能。多元智能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全面性、创造性、开发性。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的,感觉统合理论这是哈喽贝比运动宝贝课程的理论来源。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

8、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的反应。简单说就是大脑与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四肢的协调。比如有的小姑娘特别会梳头,有的小姑娘就不会梳辫子怎么绑都是歪的,这就是本体感不好;再比如有些小朋友到了小学就是走路爱摔跤、跑步不炮直线、课堂上坐不住、看黑板看书跳行、爱做小动作,很多的时候真是冤枉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怎么治呢,我最不喜欢做的就是这事,很多家长非等问题出来了才找我,其实我更愿意做的是预防工作,治疗感统失调最好的办法就是爬行,当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但最好的办法仍然是爬行,我可以给你一间无人的教室随意爬行,但我更希

9、望,我们的宝宝再几个月的时候,你带他过来,我们提供最安全开阔的空间给宝宝充足的爬行,最全面的感统训练,让那些后面出现的问题都不会发生。卡尔 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现代的早教离不开音乐教育,那么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中,我最想说说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不一定是奥尔夫音乐。他的音乐教育法打破了我们传统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模式,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注重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

10、(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孩子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用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孩子即兴发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萌发。您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各种职业选择,但这时候的音乐感知、表达、想象、创造会跟随他一辈子,不论他以后是否从事音乐工作。总之奥尔夫音乐具有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

11、其中即兴是奥尔夫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也是哈喽贝比音乐宝贝课程主要理论依据。当然做早教的人,一定要读读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认为那就是一种另一个方向的亲子关系教育丛书,他的人生五阶段理论、人格结构的三层次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三者构成人的完整人格)这些对我们这些从事早期亲子关系的研究,早期教育中人格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时候的理论大多是透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得出的,这些理论成为未来教学教案的基础。在19世纪末的时候,日本维新时代把这些先进理论全部吸收,所以日本目前是亚洲制度规范做的最完整的。中国的蔡元培在教育观念和

12、理论方面也吸收了很多的现代精神分析观点,他一直提出:教育人格事业之养成也。犹太人,全世界只有5000万人口,全世界60亿人口,犹太人不到一个百分点,得诺贝尔奖的比率在30%以上,上个世纪公认最具代表性人物是爱因斯坦就是犹太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而智慧的民族。他们就从两三岁开始学习。早教是一门科学,19世纪理论是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而得出的,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一门新科学叫做神经科学nuruer since,从大脑发育(神经元、突触)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来论证这些理论甚至推翻这些理论。比如:以前的早教理论认为小孩子刚开始学的三种颜色是红黄蓝,而现在不是黄色第一,蓝色第二,红色第八,黑

13、色和白色排在红色前面。小孩子认识黑色白色要比红色要早。因为好多理论家认为红黄蓝是三原色,可以调出所有的颜色,所以他们认为小孩子应该先认出这三种颜色。但是他们没有从小孩子的发育和脑部成长来判断的,它是从理论推出的。60、70年代开始用神经学、脑部的研究来证明,皮尔杰说过“六岁定一生。”从神经学就可以论证这个理论。所以早教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回顾早教思想主流、学术界研究主流。1、二三十年代,生理、健康方面,身高、体重等标准,开始出现一些可以量化的工具,针对孩子的生理、体能。 2、四五十年代,以孩子的潜能情、人格发育研究为主。3、60、70年代配合神经学、脑部发育的研究,了解孩子怎么

14、思考,如何帮助孩子的智能发育,甚至科学家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个天才宝宝。天才是可以培养的还是天生的,这时候在智能发育、语言发育方面有非常多的研究。4、80年代到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开始引进西方新的早教理论和模式,开始全盘西化,程序式照搬蒙氏教育、开始狂热追逐西方节奏鲜明的音乐、开始让英语、高收费、炫彩的早教成为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带着那个刚富起来的很多时代特色、也有生搬硬套的一些烙印。那时候的家长往往也比较盲目,有一部分追求高端、外教、名气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忽略早教本身的意义所在;当然那时候也开始有本土品牌开始萌芽了,不过还带有很多固定模式,比如会划上很多小脚丫子,要求小朋友必须坐

15、在属于自己的小脚丫上游戏听课。那时的早教还有一个特色,早教等于潜能开发,侧重孩子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挖掘。 2005年至今,哈喽贝比人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早教模式:亲子俱乐部的模式,对早期教育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潜能开发,注重孩子基础性格的培养。提出并运用了原本性教育理论,在2010年正式将国学融入到了早期教育当中。我们4岁的小纳纳会告诉正在高声和外婆说话的妈妈说:“妈妈,你不是弟子规的人”,她说不出来为什么,但她知道学过弟子规的人和老人说话,应该温和有礼。 哈喽贝比做过一项跟踪调查,用关工委出的那套测评系统,给3岁左右的入园的孩子做测评,在哈喽贝比上过早教孩子的发育商(包含:社交、语言、运动、逻辑、数

16、学、空间、认知。)要比未上过早教的孩子早3个月,在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方面,我们的孩子有点就哭个两三天,最多的两周就顺利过渡了。比一般3个月到半年的哭闹、发烧、休学、在哭闹、发烧、休学的循环时间短去了很多,减少了很多家庭多入园焦虑之苦。俱乐部出来的孩子在与老师和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来了很大的自信,这些追踪和家长回馈让我们哈喽贝比人欣喜与坚持,一直走到今天。那么早教到底是什么呢?3岁看大、7岁看老。03岁是人基础性格、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和基础期,36岁是最佳矫正期,612岁是次矫正期。很多心理学家、脑神经发育学家理论(包含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的人生五阶段或八阶段论)都指向,三岁定性格、七岁定人格。所以,在说早教是什么之前,我想给中国的这句老古话正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存在科学依据的。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胎教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