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学论文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33860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管理学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区管理学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区管理学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区管理学论文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区管理学论文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管理学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管理学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院(系)20102011 学年第 学期期末考试 社区管理学课程试卷(B)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得分结合我国社区建设实际,运用社区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谈谈如何进行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求:1.选题与本课程高度相关;2.理论阐释与实践结合紧密,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结构合理、有层次性,论证充分、有逻辑性;3.字数不得少于 3500 字。中山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摘要: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越显突出,经过调查实践,指明中山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关键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问题 实践 方向

2、前言从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不断的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社区是城市管理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它的社会管理功能越显重要。中山市是位于我国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发达的大都城市,这地级市没有下辖区县,而是直接下辖镇街,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非常独特的“市辖镇”的管理体制。中山下辖 18 个镇 5 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在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山“镇域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涌现出长安、虎门、小榄、古镇等诸多“明星镇” 。当前随着经济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山市社区管理体制在经历改革开放到现在,从没有社区管理到逐渐形成初级的社区管理的形态,已经建立了一套本地色彩的社区自治组织“市辖镇”的管理体

3、制,但是社会日升月异,“市辖镇”的管理体制面临诸多管理与服务难题难以克服。这套旧的社区管理体制早已不能满足社区发展需要,在旧社区管理下存在这很多的问题。中山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社区建设的认知,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由于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因素彼此缠绕,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并不会很快随体制的转变而转变,心态也一时难以调整到位。人们仍然习惯于用旧的理念、老的习惯来管理社区工作,工作方法、工作方式上只换了汤,而没有换药。第二、管理手法单一,社区内部管理体制陈旧,外来人员人数多,激化制度弊端。中山的经济发达镇常住人口每个镇动辄数十万,比内地一个县域人口都多。庞大的人口数量为社区中综合事

4、务、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综治维稳信访、文明创建和社会保障等社区的工作带来负担,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很难满足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现实。社区单一的管理模式不能及时、科学、全面的开展社区居民管理,旧的体制无法应付现在的状况,使得社区管理问题和矛盾加剧。第三、政府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越位和错位,同时,政府在推出某些社会领域的过程中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形成缺位状态。中山市各个镇都做规划,但各个镇的规划难以相互衔接;镇里的各个管理服务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但管理权限还是一个镇级权限,企业和老百姓办事还得镇里市区几头跑。增加了社区内人员办事的手续,好费更多的时间。社区

5、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依然严重。第四、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社区功能有待完善。目前,社区居委会在自身建设和开展工作上,还没有准确定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原有居委会管理模式的翻版,带有一定的行政化倾向,少数社区工作者习惯于上指下派、家长式的工作模式和上评下的运行机制,离真正做到自治尚有一定的距离。在社区功能方面,存在功能残缺、设施不配套、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资源整合和多元化投入体系未形成,在资源短缺的同时,又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第五,社区内部服务业呈现出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管理失控的情况,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它的社会效益。当前,在社区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设施的建设上,省

6、、市各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讲统一规划,而导致恶性竞争现象加剧,而在某些行业的管理上,往往是有利的,都在抢着管,而一旦出了问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如小区内的各种诊所替人治病是为了赚钱,而不愿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慢性病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第6、社区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社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未能得到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不高,各自为政,为社区服务意识不强。就好像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差,便民服务不够,诸如居民子女上学、入托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严重滞后于

7、形势的发展,大量人户分离居民、流动人口居住在社区,却不能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影响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推进中山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适应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社区管理体制,这可以使社区发挥出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同时是增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的必然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对于推动经济健康增长,社会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广东省政府决定,在中山“市管镇”行政区域,适时选择若干面积偏小且地理上相邻的镇,按照“1x”模式推进“联并升级扁平化改革” ,即整合镇域资源

8、、减少层级,以处于地理中心位置的镇为基础,联合周边镇共建市辖区;同时选择辖区面积和经济总量大、人口多的镇直接推进“撤镇建区扁平化改革” 。新设的区一级政府不再下设街镇。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将为中山市社区建设带来蓬勃的生机。对比旧制度,新制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全面建立居民管理系统,进行“撤镇建区扁平化改革”不但推动了中山市的社区管理进程,而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立新的区后,东莞中山新设区推行一级政府、集中服务的新体制。将原由镇承担的政策制定、规划协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职能上移到区,将基层社会管理和直接对群众服务等职能转移到社区或综合政务

9、服务中心设在社区的便民服务点,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转移给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同时,在新设的区一级政府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建立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将各部门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职能、权责、相关人员集中到该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该中心将成为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行政效能监察、信息发布、行政投诉、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解决了之前社区管理手段单一,及分块管理的问题,真切的方便了社区居民办理社区业务,不但时间节省了,而且服务配套完善,一站式的管理,减少信息的错漏,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普及资源信息化。与此同时,结合中山将新设立的区一级政府职责调整情况,

10、同步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调整设置村(居)委会,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实行“一居一站” ,定岗定员,推动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长期以来,中山是无下辖县的地级市,扁平化的管理极大地刺激了镇的发展积极性,镇域经济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既然有这样的特色,其政治体制就应该与其相配套。而此次的改革正好可以“量体裁衣” ,给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腾飞松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出发,根据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第一,坚持公民社会理念,建设权利型社会。所谓权利型社会是指

11、政府的根本责任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并使公民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达到社群合作和社会互助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公民社会理念和权利社会理念表现在社会管理领域则主要包括:(1)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维护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切实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2)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促进公共参与的发展,真正体现和维护公民参与国家各项管理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独立发展。第二,坚持治理理念,促进政府主导与社会管理社会化相结合。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12、。同时,由于社会资源占有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不再只是政府的事务,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要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治理和善治理念,同时整合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社会管理的社会化,而不再是过去政府对社会的单向度统治和管控。第三,坚持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政社分开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建立有限政府,进一步剥离政府包揽和直接从事的社会管理事务,同时又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取代政府退出领域的管理。同时,政府必须坚持公共服务是社会管理的前提,没有社会服务,也就谈不上社会管理,建立服

13、务政府的理念,改变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管理模式,而注重社会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建立公共性财政体系,从满足公民社会需求出发,大力进行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投入。第四,坚持市场手段与法治手段的结合。政府要把经济生活“总指挥”的角色让位给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职能从以前重生产建设、重经济干预转变到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上来,从全面控制经济领域的管理中腾出精力和空间来完成那些因市场失效而需要政府加强的社会管理职能,并且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通过法治的手段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调节和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公民的基本

14、权利,达成社会秩序和稳定。第二,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规,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发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对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是要尽快研究制定实现社区设施资源共享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将社区单位适宜开放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设施纳入共享范围,建立起“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社区资源共享机制; 二是加紧完善新建改建居住区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三是制定扶持社区服务发展的优惠措施; 四是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单位,对公益服务项目公用设施的安装使用, 在收费上给予优惠。第三,进一步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社区服务的有效

15、途径,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有偿服务,切实转变社区服务不能营利的观念,摆正福利服务、微利服务和赢利服务的关系。以有偿养无偿,做到既便民又赚钱, 还要发展,推动社区服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功能,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进行大胆试。建议将社区服务中心体制和扩制的创新作为深化社区服务改革的重点内容。中心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不断完善其服务实体、行业管理、培训基地、信息枢纽和典型示范功能。享有服务经营权、收益分配权、人员聘用权,实行主任责任制,同时也可探索社区服务中心登记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思路,在推行社会化机制改革后,社区服务机构有权独立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政府要给予必要扶持和保障。在中心的运行机制上,推动中心运作的民营化,使其走入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 ,以积累促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五,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解决居民需求入手,研究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服务的办法,形成“有困难,找社区,社区是我家 ”的社会氛围。一是在服务对象上从常住人口拓展到包括暂住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二是在服务内容上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三是在服务手段上增加科技含量,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成果,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社区服务;四是在服务设施上,切实提高使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