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36398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ppt(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教育科学版,2019/8/17,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教育科学版, 类型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1 如图1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1.85(1.831.86)均可,解析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读数应该准确到分度值,并估读下一位数字。,点评 测量时要遵守使用规则,尺子要放正,刻度要与物体对齐而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教育科学版,例2 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枚硬币直径的方法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硬币的直径为_cm;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2.10,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教育科学版,例3

2、 读图,图13,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5 min10 s,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 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比_;路程相同比_;,位置,路程,时间,教育科学版,(3)速度,单位时间内,快慢,教育科学版,注意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点拨 (

3、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_的。,相对,教育科学版,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相等,无关,说明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同一个物体,其结论可能不同。,教育科学版,直线,不相等,注意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平均值。,教育科学版,考点2 速度及相关计算,vt,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 km/h,教育科学版,如图21所示为某交通标志

4、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图甲“80”的含义:_ _, (2)图乙“南京市60 km ”的含义:_ _ 。,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 80 km/h,交通标志牌到南京 市的路程是60 km,教育科学版,(2)图像速度计算题: 由图像找出对应的一组数据,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_ 的。如图22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_ m/s,它在30 s内通过的路程为_ m。,运动,1,30,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 类型一 机械运动,例1 2010江西 2010年2

5、月25日,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图23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_的,以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静止,地面,教育科学版,45,车(或车中的人),例2 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4所示,如果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 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s。车行驶到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 为参照物。,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运动。甲车通过0.6 m的路程所

6、用时间为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 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匀速直线,6,1.2,小于,解析 由st图像中对应的坐标值可分别得出s、t、v,进行相关计算即可得出结果。,点评 图像速度计算题是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物理试题,能很好地考查数理思维能力。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应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此类型题目难度不大。,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介质,波,声波,固体,气体,340,教育科学版,说明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一是要有振动着的发声体;二

7、是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三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 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教育科学版,考点2 声音的特性,1_、_、_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比较 音调、响度和单色,频率,振幅,教育科学版,点拨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粗尖” ,响度指音量的“大小”; 辨别不同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靠的是音色。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_,把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_。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_Hz和_Hz之间。,超声,次声,20,20000,教育科学版,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

8、制,1人们以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指刚刚引起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_分贝。,2噪声及其控制,分贝(dB),90,声源,传播过程,人耳,教育科学版,考点4 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_。 应用:回声测距、定位、B超、双耳效应等。,点拨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障碍物(如高山、建筑物的墙壁等)要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差要大于0.1 s。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因此,要能辨别出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7 m;若小于17 m则只能是感觉

9、原声加强了,歌剧院、音乐厅等都要考虑回声。,2声音可以传递_。 应用:声波洗涤、超声碎石等。,信息,能量,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 类型一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例1 2010成都 关于下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育科学版,A. 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 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解析 A项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项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的是回声定位,故 A正确。,点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

10、生活中常用的知识,这也是历届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以填空、实验等多种方式考查,考查时往往还要涉及声速、声波等知识点,并且与电磁波对比考查。,教育科学版,例2 晚上,小吴在家中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燃后放在音响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响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在空内不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烛焰越靠近音响,烛焰摇曳得明显。由此可以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_; _;,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响)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等),教育科学版, 类型二 声音的特性,例3 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_、_和_。,响度,音色,音调,解析 闷雷震得人心慌,是因为响度大,能量大;人能分辨出胡琴声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刺耳尖叫声说明声音的音调高。,点评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以考查三个特性的区别及应用为主;更细致地考查还涉及频率、超声波和次声波等。,教育科学版,例4 如图3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12、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教育科学版, 类型三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例5 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B,教育科学版,2019/8/17,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 温度及其测量,冷热,0,100,1,负3.5摄氏度,零下3.5摄氏度,教育科学版,考点2 熔化和凝固,1晶体

13、和非晶体,相同,放,吸,教育科学版,(1)常见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注意 (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继续吸热。这是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2)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_;继续放热。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液体才能凝固。 (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凝固点,教育科学版,2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四个图像(如图71所示),教育科学版,考点3 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_态变为_

14、态叫做汽化。汽化包括_和_两种方式。,液,气,蒸发,沸腾,教育科学版,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表面,表面和内部,汽化,吸,教育科学版,注意 (1)蒸发吸热,有_作用。 (2)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_;继续吸热。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沸腾曲线中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液体的_。 2液化:物质从_态变为_态叫做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_和_。 3汽化时要吸热,液化时要放热。,制冷,沸点,沸点,气 液,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教育科学版,考点4 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叫做凝华。 3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注意 碘、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受热后直接升华,没有液化过程;放热后会直接凝华,没有凝固过程。,固 气,气 固,教育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