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336145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 摘要:做为施工企业的基层团组织,基层施工单位生产任务比较繁重,文章介绍通过思想引导、探索实践、载体建设、机制建设四方面,介绍了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以培养和造就公司青年人才大军。 关键词:浅谈;推进;基层团建; 做为施工企业的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肩负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基层施工单位生产任务比较繁重,很多优秀的团员青年还担任青安员等重要岗位,那么要想有效推进基层团建工作,就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青年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和造就公司青年人才大军为目的,努力开创青年建功成才的新局面。 一、服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奠定青年成才的思想基础

2、(一)切实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引导团员青年树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一是要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以高尚情操塑造青年,以优秀作品鼓舞青年,使广大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二是要丰富教育引导青年的工作内容。要坚持抓学习、抓骨干、抓活动、抓阵地、抓宣传、抓典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三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长征精神”,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青年文化体育活动。四是要改进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充分运

3、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要提高教育引导青年的实际本领。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青年,既要善于讲大局、讲大道理、协助做大事情,又要善于做个体的思想工作、讲小道理、做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深化青年“企业观”教育。“企业观”决定一个员工在企业的工作状态和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正确的“企业观”引领员工爱企业、爱实践、爱岗位、爱奉献,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锤炼高超的职业技能,实现崇高的职业追求。正确的“企业观”构成了科学的企业文化,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结合公司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团员青年“企业观”教育

4、,引导青年不断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探索和实践企业青年人才的成长机制 (一)正确掌握公司青年成才的基本规律。公司青年人才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公司青年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三个结合”,即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结合、与职工群众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企业为青年的成才提供了巨大的学习、实践、创新和建功的平台,团组织要引导青年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才机遇,尽快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努力探索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规律。团组织要在青年人才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探索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规律。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规律是遵循青年成才的基本规律的,思路

5、上要体现组织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功能,做法上要引导青年学习成才、实践成才、创新成才和建功成才。这些思路和做法就是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规律。 (三)完善团组织育人的有形化建设。团组织育人的有形化建设是团组织文化育人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完善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集体的宣传教育方式和途径,载体建设,要充分利用光荣榜、宣传栏、报纸、刊物、新闻、网络等各种载体,使青年先进典型成为宣传载体的主要内容,成为引导大批青年成才的旗帜。 (四)完善团组织育人的机制建设。团组织育人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行为要靠机制做保障,建设充满人才辈出的长效机制是团组织育人的重要保证。公司团组织要建设好青年人才的“三推”机

6、制,即推先(推荐先进青年典型)、推优(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推岗(推荐优秀青年走上重要岗位)。要做好青年人才的奖励机制、晋级和晋升机制、竞赛和竞争机制、协助做好青年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等。中国中铁七局五公司团委将充分运用各种机制,开展全公司青年岗位技能竞赛、创新创效评比、希望之星、局十佳青年评选等,使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抓好“三个重要载体”建设,引领团员青年建功成才 活动是团组织实践育人的根本手段。中国中铁七局五公司共青团“三个重要载体”是当前符合公司和青年实际的活动体系。 (一)扎实推进青年素质工程。坚持用组织行为帮助青年学习成才,以“学业务知识,拿学历文凭、考注册证书,上技术等级”为

7、宗旨和主要内容。 (二)务实深化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团中央、中央企业团工委在企业开展的最重要的活动,是团组织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引导青年创新成才的有效载体。中国中铁七局五公司团委引导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思路是:依靠组织联动,依托技术中心,建立青年创新创效示范点,重点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行青年创新创效工作的开展,利用“中铁七局五公司青年之家”微信公众平台,评选推介转化青年创新创效成果,评选表彰青年创新创效人才,实现创新求发展,创效展作为。各级团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抓好活动载体建设,如群众性活动载体: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传统活动载体:青年“五小”

8、,青年QC等;新型活动载体:“青年科技示范岗”“青年技术室”“青创先锋”等;进一步抓好组织机制、推进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的建设。努力使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开花结果、硕果累累,使其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司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最靓丽的风景线。 (三)切实开展“我为工程建设做贡献”活动。“我为工程建设做贡献”由“公司团委负责人重难点工程联系点”活动演变而成,团组织的每位成员将自己所在的工程作为联系点,为自己参与的工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为安全施工做贡献;开展突击队活动,为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做贡献;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为施工科技进步做贡献;开展绿色环保行

9、动,为工程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落实好共青团和青年的安全责任。要按照事前有防范有预警、事中有检查有活动、事后有考核有保障的工作思路,以签订青年安全包保责任书为龙头,以创建青年安全监督示范岗为主要措施,以青年安全教育和工地安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设计安全预警方案和开展青年(安全)互助工程为保障”的工作机制,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年安全生产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安全包保责任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真正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都要签;要不断开展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召开安全团课等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突击队建设,把突击队建立在关键工序、控制性工程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施工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

10、项目施工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要使突击队员成为建功立业的标兵、实践成才的标兵、科技创新的标兵和安全生产的标兵。要大力开展突击队建设和管理创新,使突击队成为掌握专项施工技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先进集体;要成立以青年姓名命名的青年突击队,使突击队成为培养人才、培养典型的载体;要成立以专业化作队伍、?f作队伍命名的青年突击队,使突击队成为专业化作业队伍、协作队伍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四、努力建设与公司体制机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团组织 团组织自身建设是完成团的各项任务的组织保障,关系着团的事业的成败。团委要努力把基层团组

11、织建设成为与公司体制机制相适应的“三型”团组织,即学习型团组织、服务型团组织、创新型团组织。 (一)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学习是青年的一面旗帜。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型团组织的创建建立在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之中;要建立有利于青年学习的信息服务体系,努力在机关和生产现场形成人人学习的良好风气;要制定和掌握政策环境和培训教育资源,并为我所用;要积极主动地领办和承办青年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事务,致力于把公司团组织办成培训青年的大学校。 (二)建设服务型团组织。服务是共青团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公司共青团根本上是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从服务对象来讲,既要服务全体青年,既要服务企

12、业正式职工,又要服务专业化作业队、劳务派遣工、青年农民工等等。要继续落实“贴心人”活动,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丰富服务项目,强化服务手段,使公司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三)建设创新型团组织。公司共青团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建立与公司体制机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团组织,就必须在团的工作思路、工作运行机制、方式和自身建设上进行创新。 五、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实现公司共青团主要工作任务和建设“三型”团组织,关键在团干部。要加强全团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团干部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办实事能力以及作风建设,为公司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政工干部队伍。 总之,要想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就要紧抓团员青年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他们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作为,体现价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生力军突击队作用,让他们切实当好助手和后备军,为实现公司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第1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廖保华.组织设计理论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