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31958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上第一单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 学 学 科 教 学 计 划2008-2009 学年度第 1 学期 第 9 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全部学生均掌握了上期所学内容,特别是几个后进生和转学生进步较明显,取得了较好学习效果。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较主动积极,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册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

2、简便计算.2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

3、,并会找出“中位数” ,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教 学 进 度 安 排单 元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 8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 14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2用字母表示数 3解简易方程 10整理和复习 3第四单元:简易方程量一量 找规律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 2梯形的面积 2组合图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2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9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3第八单元:总复习 总复习 6教材重难点1小数乘、除法。

4、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培优补差措施1教师要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 ,学困生“吃得了” ,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高。2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星级挑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即使地完成有关作业。适当的时候适当地降低作业的要求。4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减负提质措施1在集体备

5、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

6、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

7、爱数学的情感。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教改实验课题献课研究课课题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时安排 9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设计发展性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状态分析有一定

8、的生活经验,但对小数的计算和应用题理解不多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研究本课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重视知识点的结构化扩充数的计算范围教学准备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测及对策(不可能穷尽但要思考)学生刚回校,注意力、纪律松驰,要及时激发,可能有关小数的知识学生都觉得容易,但真正做题时尤其是解方程移项、简便计算加括号又不会做,练习时要针对性的出相关题课件选择与制作(依据需要自定) 教学挂图或电子图片 课件其他1.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 小数乘以整数。(例 1 和例 2、 “做一做” ,练习第 14 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

9、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环节,可根据教时与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 1 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例 1:风筝每个 3.5 元,买 3 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用加法计算:3.5+3.5+3.5=10.5 元3.5 元=3 元 5 角 3 元3=9 元 5 角

10、3=15 角 9 元+15 角=10.5 元用乘法计算:3.53=10.5 元理解 3 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理解意义。(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为什么用3.53 计算?把 3.5 元看作 35 角 35 元 扩大到它的 10 倍 3 5 角 3 31 0. 5 元 1 0 5 角缩小到它的 1/10 105 角就等于 10.5 元(6)买 5 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 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 示范: 0. 7 2 扩大到它的

11、100 倍 7 2 5 53. 6 0 3 6 0缩小到它的 1/100(4) 回顾对于 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提示:小数末尾的 0 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 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5)专项练习 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把 353 缩小 10 倍是多少?缩小 100 倍呢?1000 倍呢?判断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3.53 表示什么?(3 个 3.5或 3.5 的 3倍.)象这样的3.5 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

12、725 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使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 0.72 扩大到它的100 倍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 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360 再缩小到它1/100。观察这 2 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二、运用1、填空。45 ( ) 0 .7 4 ( ) 3 3 2 2( ) 1 3 5 ( ) 1 4 82、做一做 书 p3 2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3、?四、作业练习一 1、2、3反思与重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 页的例 3 和例 4、 “做一做” ,练习一第 58 题。) 教学要求: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环节,可根据教时与

14、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一、引入尝试1、出示例 3 图:孩子 们最近我们社区宣 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1.20.8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1. 2 扩大到它的 10 倍 1 2 0. 8 扩大到它的 10 倍 80.9 6 缩小到它的 1/100 9 6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4、观察一下,例 3 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 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 呢?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4)专项练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0.0 2 4 0.0 1 3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1.2扩大 10 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 倍;再把乘数0.8 扩大 10 倍变成 8,积就又扩大 10 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 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96 再缩小 100 倍(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