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31926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 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 杀鸡作食, 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

2、其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 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 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 敞亮了.这里

3、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 类.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 男女的穿戴, 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着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 ,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 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 过汉朝, 更不必 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

4、请渔人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 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 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 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 再也没有找到路.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 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2.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 阅读 珍 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 子云的玄亭.孔子说:“ 有什么 简陋的呢?”二、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6、清, 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 陆 上各种草和木和花, 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气 远 播, 更加清香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 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宝贵者;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

7、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3.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 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 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 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8、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 苏黄不属;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 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 人五;为窗八; 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 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 计其长, 曾

9、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 !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 雕刻房屋、器具、人物, 以及 鸟兽 、树木、石 头,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 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 纹的栏 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 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0、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 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 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 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 敞开胸襟露出两乳, 抬 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11、.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 仰着脸,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 ,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 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 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 一勾一画清清楚楚, 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 “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 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 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 画横幅, 刻有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

12、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 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4.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 户而不 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 们所共有的,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 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 讲求诚 信, 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终

13、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 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 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 )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叫做 “大同” 社会.5.杜甫诗三首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 样?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

14、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 这一山凝结聚绕, 那山北山南一 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 阵阵荡涤波涛, 睁裂双眼目送那 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 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 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 ,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 ,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 ,珍重那远方家信 ,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 ,白发 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三、

15、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 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 在吃

16、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 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 的声音没有了 ,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 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6.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 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 连着山, 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