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31912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枪队统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A. 上海 B. 青浦 C. 南京 D. 慈溪3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4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5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 ,下列可以作为辩论

2、会论据的是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 B C D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 ,源于他们曾共事于A黄埔军校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北京大学7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8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湘鄂边革命根据地9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泽东在 19

3、36 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这一年的十月,中国工农红军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10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D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2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A70 年 B80 年

4、C90 年 D100 年1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A. 张学良 杨虎城 B. 刘伯承 邓小平C. 周恩来 彭德怀 D. 李宗仁 佟麟阁1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A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4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15日本教科书不断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修改” 。其中,有 4 种教科书竟然把杀害中国平民的人数仅写为“大量” ,有两种还把南京大屠杀

5、改称“南京事件” ,肆意篡改历史。事实上,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 A. 10 万人 B. 20 万人 C. 30 万人以上 D. 300 万人以上161941 年在重庆流传的打油诗:“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诗中的“龟儿子”是指A德国侵略者 B美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法国侵略者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A.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C.抗

6、日战争的转折点 D. 抗日战争的胜利18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下列人物与抗击日本侵略有关的是A B C D邓世昌 康有为 彭德怀 李宗仁3191945 年 8 月 15 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A. 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C. 双十协定签定 D. 日本无条件投降20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

7、利21右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22李强复习中国近代史后,将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整理。他理出的正确顺序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召开 百团大战A B C D2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24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

8、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 543 万人,征集担架 20 万副,大小车 88 万辆,挑子 30 万副,牲畜 76 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 96000 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 l:3 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26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最受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

9、的“末业” ,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A侯德榜 B张謇 C荣宗敬 D荣德生272010 年 12 月, “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车,最高时速达 486.1 公里。中国再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A. 南满铁路 B. 淞沪铁路 C. 宝成铁路 D. 京张铁路428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29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

10、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A岳麓书社 B商务印书馆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30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 ,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 “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31(10 分)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请仔细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 青年杂志 图三 还我青岛 图四 中共一大会址(1)请按顺序分别指出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4 分)(2)图二、图四所反映的事件各有何重大历史意

11、义?(4 分)(3)若将这些事件归类划分为两个学习主题,这两个主题应该是什么?(2 分)32 (10 分)今年是辛亥革命 101 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1 周年。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来纪念,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方式一:看图学史“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5(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3 分)方式二:咏诗学史(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 分)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 分)方式三:赏乐学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12、黄河在咆哮”这首歌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动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1 分)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抗日歌曲。 (写出歌曲名称) (1 分)方式四:识物学史(4)这幅图片是什么战役胜利的情景?(1 分)该战役有何重大历史意义?(1 分)领会与创新(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1 分)33 (10 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

13、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6材料二:从 l912 年到 l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材料三:“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引者注)来去也从容。 ” 咏火轮车材料四: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1 分)这种特点主要是当时中国什么社会性质决定的?(1 分)(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1 分)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 分)(3)材料三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1 分)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 分)(4)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请举两例说明。 (2 分)(5)你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1 分)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7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小题正确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下表相对应的空格中。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题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