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311376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a 课前准备 配乐磁带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

3、/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

4、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

5、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

6、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下两阙,也就是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

7、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

8、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 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福建省宁德

9、师范附小章淑勇) 12下一页 篇二: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5.古诗词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唐】吕岩【南宋】杨万里【宋】辛弃疾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叶渔船两小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笛弄晚风三四声。收篙停棹坐船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o)?归来饱饭黄昏后,怪生无雨都张伞,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不脱蓑衣卧月明。不是遮头是使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诗大意: 牧童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10、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清平乐村居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豆地锄草在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摘下的莲蓬。 词句注释: 牧童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

11、使渔船向前行驶。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yu):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o):老公公、老婆婆。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卧:趴。 5.古诗词三首 篇三:五年级语文 ? )?线?:?号订?考?装?线?封?密?过?名?姓?超封?能?班?不?年?题?密级答?班(? ? 东河乡九年制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五年级语文 (命题人:田世英满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2、。(10分) chlxunrnsuyjnpiodiw()()()()linpengjm?jju?jiojnnozh()()()()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乐(la)趣目的(d)地拨(b)转不计其数(sh)B、陷(xin)入狰(zhng)狞效率(l)勾勒(la)C、毡(zhn)帽驱(q)逐喧(xun)闹随心所欲(y)D、柳(li)絮绞(jio)尽脑汁清平乐(la)花苞(bo)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8分) ()不自()默()()声()尽脑()()心所()一本()()运转()()1、这是一道难题,我()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四、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