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310769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篇一: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论语二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和能力: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像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查阅资料:孔子的有关资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

2、。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一、导入: 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一则,你们还记得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 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片)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27、论语二则。 二、学习课文: (一)小声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 教师检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指导句子间的停顿。 (二)引导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 1、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学:1、运用看注释或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如果你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画下来。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汇报:把你的问题

3、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儿再向全班同学询问。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1、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交流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一人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他说完后来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来全班交流。 2、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 故: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字典中还可以解释为:老的、旧的、过去的。想一想:以前认识的人、老朋友我们可以称为什么?(“故人”),你还能用这个意思组个词吗?(故事、故书、故宫?)板书:故 从书上找找与“故”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新)板书:新 或从书上找找与“新”意思相反的

4、词是什么吗?(故)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添加板书:温故知新 (四)读文,想一想,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练习背一背。 四、拓展 你还知道其它论语吗?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把论语改写成白话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论语的意思。 篇二:【论语说课稿 十二章说课稿 枣岭中学刘错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

5、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

6、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

7、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六、说理论依据 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能用普通话正

8、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 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

9、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贤哉,回也!”时,只要老师引导一下,学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判断句。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

10、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

11、要技能之一。 教学依据: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八、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

12、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九、说教学过程 十二章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和学习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课时学习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课时学习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说课内容即针对第二课时而设计。由温故知新导入,然后通过朗读、翻译、点拨、理解小结

13、等环节学习四至八章,再板书总结,最后做题学以致用。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一)温故知新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三章,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出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_的一部书,共_篇。 孔子是春秋时期_国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亦说乎?说:人不知而不愠,愠: 不亦君子乎?君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惑:逾:矩: 3、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学一开始通过温故知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做好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指导。 (二)学习理解 【朗读】 点明学生读这五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读熟文章,便于后边的学习。 【翻译】 1、学生自由翻译 要求: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