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300623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全面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教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点大全1.1正数和负数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1有理数(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a是正数; a0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1.2.2数轴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

2、轴。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4、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5、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6、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

3、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1.2.3 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1)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2)相反数的商为-1; (3)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两侧,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4、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

4、反数。5、若两个数a、b互为相反数,就可以得到a+b=0;反过来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6、多重符号的化简由“-”的个数来定:若“-”的个数为偶数,化简结果为正数;若“-“的个数为奇数,化简结果为负数。1.2.4 绝对值1、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2、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0是绝对值最小的数。3、绝对值可表示为:或;4、;5、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非负数

5、是正数或0),即|a|0。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是互为相反数或者相等。7、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比0大,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8、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1.3.1 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

6、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的交换律:a+b=b+a;(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的结合律:(a+b)+c=a+(b+c).4、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1.3.2 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减法变加法;把减数变为它

7、的相反数.)2、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把加减混合算式中的减法应用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1.4.1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汇总: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

8、骤:先确定积的符号; 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5、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6、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交换律:ab=ba;(2)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4.2 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

9、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确定积的符号;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4、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1 有理数的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2、an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3、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4、负

10、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5、10的几次方,幂的结果中1后面就有几个0。6、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奇数次幂是-1,-1的偶数次幂是1。7、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8、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2 科学记数法1、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

11、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而且 1a10,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1.5.3 近似数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2、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3、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4、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5、解题技巧: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需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6、a10n中有效数字是

12、指a的有效数字。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2.1.1 单项式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3、研究单项式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1)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2)当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3)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4)圆周率是常数; (5)单项式的系数应包括它前面的“正”、“负”符号。4、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独的一个数的次数是0.)2.1.2 多项式1、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13、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2、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3、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2.2.1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把多项式里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1、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不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变。(“”全变)2、去

14、括号应注意: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的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同时括号前的符号也要去掉。3、当括号前的因数是1或-1时:先把数字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 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1.2等式的性质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