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289647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冻存、复苏、传代、转染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培养系列方法【实验前准备】(1)实验前准备好高压的离心管、冻存管、1ml/100ul枪头、PBS溶液。(2)清洁超净工作台面,照紫外30分钟;同时根据需要将培养基、胎牛血清、胰酶PBS液、双抗置于室温下复温。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实验用品】(1) 材料:培养的贴壁细胞(70%-80%融合)、于液氮中冻存的细胞(2) 试剂: PBS液、0.25%胰蛋白酶液、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二甲亚砜(DMSO)、双抗(3) 设备:培养瓶、巴氏吸管、15ml离心管、1.5ml冻存管、盛酒精的喷壶、酒精灯、水浴锅、CO2培养箱、离心机、液氮灌、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试剂配制:(1)完全培养基含90%DME

2、M培养液加10%的胎牛血清加1%的双抗。(2)冻存液含80%的DMEM培养基加10%的胎牛血清加10%的DMSO,用吸管混匀,置于4冰箱中备用。细胞的冻存(1) 依照传代的方法用0.25%胰蛋白酶液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单层细胞进行消化。(2) 收集消化细胞于离心管中,800-1000r/min离心5min。(3) 弃上清液,加入适量冻存液,用吸管吹打细胞制悬,调整细胞密度为5*106-1*107个/ml。(4) 每个冻存管分装细胞悬液1.5ml,旋紧冻存管的盖,并用封口膜密封。(5) 在冻存管上标明细胞的名称、冻存时间、冻存人名等。(6) 将冻存管置于如下条件下逐步加以冻存:4,0.5h-20,

3、1h-80,过夜转入液氮灌中。细胞的复苏(1) 准备水浴锅,调温度至38。打开离心机。(2) 用止血钳从液氮灌中取出细胞冻存管1只,迅速将其置入38水浴锅中,不断摇动使冻存的细胞悬液尽快融化。(3) 用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放入超净工作台中。(4) 将已融化的细胞悬液用吸管移入离心管中,加10倍体积的DMEM培养基,吹打混匀。(5) 1500r/min离心4min,弃上清液。(6) 加入培养液吹打沉淀的细胞,使其悬浮,对细胞进行计数。(7) 按5*105个/ml的细胞浓度,将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8) 24h后取出培养瓶,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注意事项】(1) 对数期的细胞增值能

4、力强,冻存后生存率较高,因此,在进行细胞冻存时,应尽量选择处于此期的细胞加以冻存。(2) 为了保证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复苏接种时,细胞的浓度不能太低,最好控制在5*106-1*107个/ml,这样才能保证复苏成功。(3) 冻存管的瓶盖应封盖严密,以免复苏时细胞外溢。(4) 复苏时,从液氮取出冻存管到水浴中融化的过程要快,否则会导致冰晶的形成,伤害细胞。同时,一次复苏的冻存管数量不要太多,否则会引起水浴锅中传热不佳,延缓冻存的细胞悬液融化的时间。(5) 为防止液氮冻伤,注意戴上防护手套。【实验结果及分析】经复苏刚接种的细胞是悬浮于培养基中的。复苏成功的细胞24h左右可贴壁,48h后即可开始生长、

5、增殖。复苏不成功的细胞,将继续悬浮于培养液中,不能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实验用品】 (1) 材料: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2) 试剂:PBS液、DMEM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0.25%胰蛋白酶消化液(3) 设备:25ml培养瓶、吸管、离心管、酒精棉球、酒精灯、离心机、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C02培养箱【实验方案】 1. 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1) 用吸管吸出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培养瓶中培养液。(2) 向瓶内加入适量的PBS液,轻轻摇动后倒掉。(3) 每25ml的培养瓶内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液1ml,消化液的量以覆盖整个细胞培养面为宜,置于37的培养箱环境中。轻轻摇动

6、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下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当细胞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时,迅速将消化液吸出。(4) 加入PBS液于培养瓶中,轻轻转动培养瓶,然后用吸管将溶液吸出,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消化。(5)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轻轻吹打瓶壁,制备细胞悬液。吹打的部位应均匀,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保证瓶底各个部位的细胞均能被吹到。此外,吹打时不能用力过猛,尽量不出现气泡,以免损伤细胞。(6) 将吹打后的细胞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当发现原贴壁的细胞均已悬浮于培养液中,成片的细胞已分散成小的细胞团或单细胞,即可终止吹打。(7) 收集细胞悬液于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5-8min,去除上

7、清。(8) 细胞计数,按照1*105-1*106个细胞的密度接种细胞于新培养瓶中。2. 悬浮细胞的传代(1) 将原代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连同培养液一并转移到离心管中。(2) 800-10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液。(3) 加新的培养液到离心管中,吸管吹打、制悬。根据细胞的数量多少,将细胞悬液按1:2或1:3的比例分别接种于新的培养瓶中。【注意事项】 (1) 消化过程中需根据培养细胞形态的变化来严格控制消化时间。当胞质回缩、细胞间的连接变松散等情况出现时,应终止消化。因上皮样细胞彼此间连接较为紧密,其消化时的时间通常比成纤维细胞长。此外,首次传代的细胞与已建系的细胞相比,也需要更多的

8、消化时间。(2) 首次传代的细胞因需适应新的环境,可适当增加其接种量,以促进生存与增殖。(3) 在对细胞进行吹打时,不能用力过猛,尽量不出现气泡,以免损伤细胞。(4) 传代培养的过程通常较长,细胞被污染的可能增加,因此,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实验结果及分析】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接种24h后,大多数肝细胞已贴附于培养瓶底部,有少数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48h以后,细胞开始增殖、细胞的数量增多,在接种的肝细胞或肝细胞团周围可见新生细胞长出,这些细胞内含物少而较为透明,胞体轮廓通常较浅。96h以后,培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逐渐汇合,细胞轮廓清晰、可见。细胞转染【实验用品】 细胞、6孔板、血清、培养

9、基DMEM、OPTI-MEM、GSK-3/wt的质粒、Lipofectamine2000、GSK-3/wt的质粒、链霉素/青霉素(双抗)、FCS(小牛血清)、PBS(磷酸盐缓冲溶液)、胰酶1. 细胞的准备实验前一天,将细胞接种入6孔板中,每孔中培养基的体积为1ml,细胞环境控制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待细胞达到90%丰度时,准备转染,在转染前一晚换新鲜的有血清培养基,使细胞状态良好。2.转染GSK-3/wt的质粒(1) 准备无血清培养基DMEM,OPTI-MEM,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2) 转染前一小时弃去培养板中的旧培养基,换预先预热的无血清培养基。

10、(3) 根据Lip-2000转染说明书算出所需要的Lip-2000的体积,根据各转染质粒的浓度算出各自所需体积见表2。 表2 所用质粒和转染试剂的量Culture VesselSurface AreaPer Well(cm2)Relative SurfaceArea(vs.24-well)Volume of PlatingMediumDNA(ug) andDilution Volume(ul)Lipofectamine2000(ul)And DilutionVolume(ul)6-well1052ml4.0ug in 250ul10ul in 250ul(4) 将质粒加入OPTI-MEM,轻轻

11、混匀。(5) 将Lipofectamine2000加入OPTI-MEM后轻轻混匀后,并计时孵育5分钟。(6) 将质粒加入Lipofectamine2000中,轻轻混匀后,计时孵育20分钟。(7) 20分钟后缓慢将Lipofectamine2000-质粒混合物加入培养孔中。(8) 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9) 提取细胞蛋白。注意事项(1) 传代细胞的准备细胞在转染前24h传代,待细胞密度达90%丰度时即可进行转染。如果转染前细胞生长不足12h,细胞就不能很好地吸附在培养皿上,与脂类接触时易于脱落。(2) 用Lipofectin转染时,不要用聚丙烯试管,因为Lipofect

12、in中的阳离子脂类会与聚丙烯发生非特异结合,而影响转染结果。(3) 在添加DNA-脂质体混合液前,用无血清培养液充分洗涤转染细胞很重要,因为血清会强力抑制转染;有些胞外基质复合物,如硫酸蛋白聚糖,也可抑制转染。(4) GFP表达的影响因素主要与转染时的温度、PH值和观察时间有关。同一表达载体转染同一种细胞后,分别在33和37条件下培养,则33条件下培养者可观察到较强的荧光,而37条件下培养者荧光较弱,其原因可能是37时三肽环状结构不易形成。培养液的PH值也显著影响GFP的荧光特性,转染后的细胞于33、5%CO2条件下培养,在培养液为碱性时荧光较强,培养液为酸性时荧光减弱。荧光强度一般在转染后48h最强,这可能是一方面与GFP的表达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控制转染时的温度、PH值和观察时间,以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