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248218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品牌的创新蜕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蛹成蝶苹果的创新蜕变2005年7月24日,商业周刊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创新企业二十强名单。其中苹果电脑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其支持率高达25,比第二名的3M高出13个百分点。这个结果是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在调查了全球各行业940名高管后得出的。 苹果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可谓当之无愧。苹果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锐意进取的创新史那个被上帝咬下一小口的苹果,对于呼唤创新和突破的人类来说,似乎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 但在苹果30年的创新史上,也曾走过一段长长的弯路。近10年来,经过痛苦的摸索与蜕变,以创新为使命的苹果终于化蛹成蝶,开始在市场的天空迎风飞舞。 特立独行,为创新而生 苹果所

2、以为苹果,在于它的特立独行。在其创办初期,苹果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事实上,苹果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苹果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骄傲。 新品开发引领时尚 基于以上信念,苹果总是勇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推出更时尚更具魅力的新产品。今天PC广泛使用的鼠标、图形消费者界面、USB接口、激光打印机、DVD刻录机、彩色显示器都与苹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它一次次推出的革命性

3、的外观设计,让所有追求完美的人为之倾倒,也使得从IBM到微软,所有的电脑厂商,无不跟着苹果的设计亦步亦趋。可以这么说,在IT界,也许没有谁能比苹果更具创新能力。 1977年推出的“苹果”电脑,将苹果公司带入了第一次辉煌。这款产品一反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设计新颖,功能齐全,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这也是当时全球第一台有彩色图形界面的微电脑,因此被公认为是个人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当年的美国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苹果”一鸣惊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几千名消费者拥向展台,观看、试用,

4、订单纷纷而来。几年时间里,苹果电脑的旋风便席卷大半个美国,苹果几乎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一场“个人电脑革命”也随之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苹果甚至有志于把自己的电脑打造成“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 1989年,苹果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这台体形过于“另类”的产品,为以后笔记本电脑的造型打下了基础。而从1991年推出的苹果PowerBook 100型笔记本电脑产品开始,现代笔记本的概念模式就这么一直延续到现在。 “1984”挑战IBM 不仅仅是产品,在传播方面,苹果也总在追求颠覆传统。1984年,初出茅庐的苹果公司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IBM发起了一次堪称经典的挑战。 阴森

5、的大厅内,无数机器般冷酷的精悍男子整齐排列着。高悬的超大屏幕中,冷峻的“领袖”在训话。忽然一个身材健美的女子手握大锤冲进了大厅!她身穿一条红色短裤和一件白色Mac背心,在她身后有手持重型武器的警察在追赶。冲破重重阻隔,女子奔到屏幕前,扭转身躯,使出全身的力气掷出铁锤,屏幕轰然炸裂,旋即烟雾消散、祥光四射 这不是黑客帝国的续集,而是早在1984年,苹果电脑为新推出的Macintosh系统所做的广告“1984”矛头直指业界领袖IBM。在第18届超级杯电视转播中,“1984”在34场的广告时段播出。广告刚一结束,负责策划制作“1984”的Chiat/Day公司以及苹果电脑三家公司的电话铃声立刻响个不

6、停,大部分来电都是问:“这广告说的是什么”,“这是什么产品?”“1984”是苹果用来推出Macintosh个人电脑的,但这个60秒的广告中却没有一点电脑的影子。苹果的初衷就是要用这种悬念的方式来吊人们的胃口,让世界都知道Macintosh的横空出世。而不是仅仅做产品介绍。 就这样,“1984”因其独特的广告宣传赢得了空前的关注和广泛的议论。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在超级杯后报道重放了“1984”,还有上百家报刊杂志评论“1984”的现象和影响,这些都为苹果公司和Macintosh做了免费广告。之后,“1984”赢得了戛纳电影节大奖和30多项广告行业的评奖,并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

7、的商业广告。 有人说,“苹果改变了世界,并且不只一点点。”这话没错,通过革别人的命,革自己的命,从创业开始,苹果就一直以特立独行的姿态站在行业技术的最前沿,并一次次奉献出艺术般的完美产品,使其消费者产生一种使用偏好。即使是苹果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为苹果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折服。在某种意义上,苹果已经超越产品的概念,上升为一种标新立异的象征。 成也创新,败也创新 成也创新,败也创新。标新立异是苹果得以在IBM、HP等传统巨头的包围下安身立命的法宝,可是,它的问题也恰恰出在创新上。 偏执于创新并没有使苹果站在产业的巅峰,其创新并不是良性的创新,即其创新没有针对性,为创新而创新,而忘记了技术是为市场服

8、务这一商业基本定律。早期乔布斯热衷于对技术的狂热追求,导致整个公司陷入一种完全崇尚技术革新的企业文化中,而忽略了成本和消费者需求。在很多年里,乔布斯一直把技术的革新说成是“一种艺术精加工的过程,值得你倾尽所有”。一款款超前的产品一次次地将苹果带上波峰,又一次次地陷入低谷。特立独行的苹果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固守技术孤岛 乔布斯追求产品完美细节的激情是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都无法比拟的。对完美的追求,使苹果做早期的Macintosh电脑时选择了封闭的操作环境,因为封闭式的操作环境比开放式系统更易于控制,开发出来的各种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无缝融合,使系统的漏洞更少,消费者的感觉更好。 苹果电脑性能优越,

9、使用方便,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很长时间里,它都无法跟微软与Intel控制的Wintel标准兼容。乔布斯曾经对比尔盖茨说,“我们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操作系统”。可事实是,微软占有97的绝对份额,而苹果仅仅拥有剩下的3。苹果公司的优越感很强烈,乔布斯有一种想法,即行业内的所有其他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这样的想法最直接的后果是,苹果固守技术孤岛,发展空间愈来愈窄。 现在为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编写程序的内部及独立软件开发员仅有30万名,而为Windows平台开发应用软件的超过700万名。开发员少意味着在苹果电脑上运行的新产品就少,也就意味着终端消费者的选择更少,这必定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0、并最终影响到苹果的销售和利润。以个人视频录像器(PVR)为例,只有两家开发商为苹果的Macintosh电脑提供PVR.而与Windows兼容的PVR开发商至少有6家。 苹果技术的自我封闭,使得其消费者几乎全部分布在美术、广告、图形设计这些专业领域。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苹果电脑不过是苹果迷的最爱,而非大众消费者的产品。 价格曲高和寡 苹果将自身定义为艺术品,就难免导致成本及价格的居高不下。1984年,Macintosh电脑首次上市时的价格是2500美元。以今天的价格计算,约高达4300美元。所以苹果电脑最初只能卖给高收入者和最先接受信息技术者。 1989年,苹果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时

11、,公司一些研发人员担心,如果不扩大客户基础,该公司将无法保持竞争力。而要扩大客户基础,就必须降低价格。为此,这些研发人员设计出了针对校园市场、部件成本仅约340美元的Mac LC。如果按60%的利润率计算,其零售价只有1000美元左右,远低于普通Macintosh电脑。但是,新样品演示时遭到了苹果管理层的否决,他们认为这样的电脑不符合苹果的形象,会让人们觉得苹果电脑是便宜货。于是,Mac LC被要求重新设计。1990年,改进后的Mac LC正式上市,零售价为24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300美元。Mac LC成为一款高价的“低价电脑”。不屑于降低成本大大降低了苹果电脑的竞争力。由于产品价格昂贵

12、,在戴尔猛烈的价格战攻势下,苹果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从9.4%下降到2%以下。 但苹果高管仍然“傲慢”地认为,销售和服务这样的事都是不时髦的、单调的,没有想象力、令人厌烦的。苹果的任务就是生产出最“酷”的、最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剩下的事就是消费者自己的事了。这种走得过“远”的技术战略,使苹果的产品在价格处于绝对劣势,往往错失了扩大市场的机会,以至于对技术巨大的投资无法产生“合理”的回报。 创新信马由缰 苹果的追求是做出“完美的机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苹果公司不计成本什么都做,从硬件到软件,而不像微软那样在一开始时就有所专攻。在硬件制造上,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

13、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播放器,应有尽有。苹果甚至与运动休闲服装生产商Burton共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件所谓电子夹克衫。但是,苹果似乎忘了自己是为了谁创新,往往造成新产品太过超前,叫好不叫座。苹果牛顿“个人数码助理(PDA)”就因此遭遇了失败。这个产品结合了多种数码功能,却把消费者的脑子搞晕了,消费者不知道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好像后来就连苹果公司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所以其广告语为“这是什么”。在苹果退出该市场几年之后,PDA却很快成长为庞大的产业。苹果又一次扮演了先烈的角色。 另一方面,苹果在公司内部倡导我行我素的作风,技术精英们各行其是,缺乏统筹合作意识,结果也造成了一些创新项

14、目的无果而终。苹果曾有两个项目同时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一个项目代号为“蓝色”项目,另一个代号为“粉红”。前者是在现有操作系统上进行改进,后者则是要开发出全新的操作系统。在项目选择上,苹果优柔寡断,无法确定到底该选择哪个方向。于是它像往常一样,两个项目分头并进。公司保留“蓝色”项目,“粉红”项目交给它的合资公司。该耗费了两家公司大量资金和人力,最后不了了之。 可以这么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乔布斯离开的那12年里,苹果的创新方向一直处于非受控状态。产品线的无原则膨胀,对苹果的实际业绩提升并没有带来多少帮助,反而让苹果如脱缰的野马离核心业务越来越远。 创新能力有余,商业回报不足,苹果陷身于偏执的

15、迷途中,久久不能自拔。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遭遇空前危机,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商业电脑,其市场份额都被竞争对手抢得所剩无几。 穷则思变,王者归来 苹果提供了更优良的软硬件架构、更精美的工艺设计,却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只因为它离市场太远。在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市场里,独特的设计和更先进的技术,似乎敌不过消费惯性、便捷性和亲近性。后者在“Wintel”的洪流中得到极至的发挥,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崇尚技术而又畏惧技术的时代人群。 市场在哪里?市场需要什么?市场规则究竟是什么?1997年,乔布斯受命于危难之际,重返苹果并开始认真思考公司未来的出路。他终于明白今后信息技术公司主攻的战场,不在实验室,而是在消

16、费者的右脑与左心房;科技产品不应该高高在上,等着消费者卑躬屈膝地来学习,而是该参与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与他们一起激动、幻想和创作。超越产品设计的局限,乔布斯将创新运用到苹果再造的各个环节之中:从打破技术壁垒到开辟新业务,到产品营销乃至价格战 消费导向的产品开发 在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研究之后,苹果发现消费者未必需要功能多的产品,因为他们很多时候不会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操作简单,而外形简洁时尚的产品。苹果的产品不仅仅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了他们的追求。追求比需要更高层次,苹果设计了操作简单外形简洁时尚的产品,而且将简洁时尚追求到了极致。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的产品得到追捧,并成为一种文化。 iMac的推出是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