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241647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 广东省首届“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项目分析报告项目名称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分析项目所属学校五邑大学代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队名Winner目 录概述第一部分:引言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2第一节 研究背景2一、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状况与特征 2二、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分析3 第二节:研究方法4 第三节 研究意义4第二部分:行业概述第一章 行业发展概况5第一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概况5一、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的发展历史5二、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产品链及产业链构成8三、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水平11四、电子元件及组

2、件制造行业的经营模式11第二节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相关政策与监管机制12第三节 行业利润水平变化12一、行业利润变化统计12二、引起行业利润变化的原因12第四节 影响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2一、 影响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2二、影响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6第二章 行业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吸引力分析第一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产品(或服务)获利性分析16第二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产品(或服务)成长性分析19第三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产品(或服务)可进入性分析20第三章 2008-2016年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需求情况及预测20第四章

3、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研究发展21第一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上游行业发展概况及分析21第二节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下游行业发展概况及分析23第五章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典型企业介绍25第四部分:专业分析第一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况26第一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26第二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国内外培养现状描述27第三节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供求状况分析28一、 人才数量分析28二、 人才综合素质分析29三、 人才在所从事行业中的稳定性分析29第四节 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供求状况预测30一、 人才数量预测30二、 人才综合素质预测30第二章 所在学校电

4、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30第一节 教学模式分析30一、 所学课程和技能分析30二、 教学与实践的接轨程度分析31第二节 特色培养活动分析32一、 特色学术科技比赛32二、 综合创新实验班32三、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3第三章 其他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模式分析34第一节 广东工业大学专业培养简介34一、 专业培养模式简介34二、 特色培养活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35第二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培养简介38一、 专业培养模式简介38二、 特色培养活动:本科之本在创新39第三部分:就业分析第一章 毕业生行业发展调查41第二章 在校生专业学习诉求调查第一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

5、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调查及意见43一、 调查结果分析43二、 意见采集分析44三、 综合评价分析44第二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心理预期和就业准备分析一、 对专业就业前景的心理预期45二、 就业准备分析47第三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心理预期和就业准备分析第一节 就业指导单位意见与建议50第二节 专业老师的意见与建议51第三节 电子信息行业用人单位的意见与建议52结论53参考文献55附件:一.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些应用 二.中国电子制造业的需求调查数据 三.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四.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3“

6、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 概述: 在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而我们身边更是无时无刻存在着信息信号的交换。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已经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重视。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在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的背景下提供一个指导和参考性的意见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对自己专业加深了解和完善各种技术技能。其中的就业分析也能相当程度上给毕业生对就业方面提供指引方向。此次分析报告用到的调查方法有网上收集资料,采访调查等。关键字: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 人才需求分析第一部份 引言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一) 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状况与特征自上世纪

7、90 年代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其中的电子元件器件制造业,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一般特征:一,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二,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部门。 三,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已融入世界电子产业分工体系,并参与世界产业内贸易,所以它的发展既具有国内经济的特征,也呈现

8、出显著的国际经济特征:一,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对外贸易“大进大出”,已融入世界产业内贸易体系。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对外贸易的主导模式。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由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主要从事来(进)料加工生产,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生产方向和贸易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已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促进了产业内贸易方式的发展。它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只有将视野从我国国内产业经济范围扩展到世界产业经

9、济范围,只有从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世界贸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及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才能剖析它的发展机理和对它的发展状况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二) 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分析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分析、研究它的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及评价方法很多,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就其评价方法来说,一般采用显示性相对优势指标( RCA )和贸易竞争指数两种方法。由于考察角度不同,前者从产品出口方面考察,后者从产业贸易进出口方面考察,所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也不同。然而,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进出口一般为逆差。即使我国电子元器件产

10、品出口大于进口,贸易竞争指数为正值,也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这两种评价方法都是从比较优势理论引伸出来的,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掩盖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进出口产品的“产品差异”,尤其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产业,其国际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进出口数量上,更取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二是掩盖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状况,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源于它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在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融入世界产业分工和产业内贸易体系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产业链分析方法,对该产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才能全面评价它

11、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竞争力。2、 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分析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本报告多采用信息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3、 研究意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无处不在,不论是日常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工业用电子设备,都是由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电子元器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中间产品,介于电子整机行业和原材料行业之间,其特点是所生产的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参与多个价值链的形成。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的快慢、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

12、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发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改行业的具体了解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该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以便顺应行业的发展而做出必要的准备。第二部分 行业概述第一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概况(一)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起到非常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元件业制造基地,近20多年来,我国电子元件的生产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和规模化,更确立了中国成为世界电子元件生产大国的地位。中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39%以上,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处于第一的位置。中国的集成电路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