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234297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检查【概要】三类五种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白细胞计数【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原理】显微镜计数法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0.38ml稀释液20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质量控制】1.经验控制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血涂片上WBC数/HPWBC(109/L)血涂片上WBC数/HPWBC(109/L)24(47)610(1012)46(79)1012(1318)2.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2)固有误差: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3)有核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校

3、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临床意义】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体尾交界最佳,“城垛”式移动。【质量控制】主要因素(2)形态识别差异杆状核和分叶核诊

4、断标准差异;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如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白细胞总数(109/L)应分类白细胞数(个)白细胞总数(109/L)应分类白细胞数(个)4501002030300410100304001020200【参考值】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7)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嗜碱性粒细胞01(01)淋巴细胞2040(0.84)单核

5、细胞38(0.120.8)【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109/

6、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N、L和M)。中性粒事儿真多淋中6945两交叉安静休息早晨低其它情况均增高(2)病理性增多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Nsg或Nst。反应性增多四急一严一恶异常增生性增多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

7、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内)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急性中毒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

8、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3)中性粒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0.05109/L)。(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2)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

9、白血病。(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达20%以上,且多幼稚型。口诀:过敏炎症骨髓增嗜碱粒白较罕见2.减少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淋巴细胞1.生理性增多:绝对值成人4109/L、儿童7.2109/L、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多: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2)百日咳:淋巴细胞达30109/L,范围为(870)109/L,以CD4阳性细胞为主。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4)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药物:阿

10、司匹林、氟哌啶醇、铅、左旋多巴、苯妥英等。传单百日肾移植淋白药物淋增多淋少放射肾化脓3.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单核细胞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109/L。儿童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2.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1)某些感染:WBC达20109/L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达30%以上,

11、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3)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4)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5)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操作方法】0.38mlE稀释液20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算【试剂】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破坏其他

12、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参考值】成人(0.050.5)109/L。【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1)年龄变化: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515岁约为(00.5)109/L。(2)日间变化: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2.增多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1)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

13、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可达90%以上,使用驱虫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2)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5)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是嗜酸性粒细胞对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细胞因子的反应。(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3.减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注意事项】1.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