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183517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课件(共22张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一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课。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节课是对学生已掌握的算术解法和简单方程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不过与初中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的优越性。 因此

2、,本节课教学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从而更重视对方程的学习。,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 一次方程的基本特征。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知道方程的解。 3.让学生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 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 学法:,问题导学法 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归纳概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

3、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1.用算术方法解决: (124+1)25=5 2.用方程思想解决: 解:设这头大象重x吨 25x1=124,体现两种解法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方程的优点。,问题2: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 1+2=3 ( ) (4) x+21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总结方程的基本特征:(1)等式 (2)含有未知数,问题3: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法行驶,客车的行驶速

4、度是 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算术方法: 2.列方程: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二、探究新知,得出困难, 不易理解,体会运用方程 解题的必要性,问题引导: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 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数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找出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问题4:小组讨论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算术方法:其中

5、只能用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 列方程: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未知数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表示,解决问题比较方便。,比较方法,明确方程的优越性,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 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4x=24)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 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 450小时?(2)(150x+1700=2450)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52%

6、x-48%=80),阅卷总结,问题5:看看以上所列方程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运用三个问题巩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强调列方程是依据了相等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在归纳方程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三、课堂练习,1.下列式子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要说明理由. (1)9x=2 (2)x+2y=0 (3)x2-1=0 (4) x=0 (5) =2,让学生巩固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认识, 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

7、数为1 3.等号两边都是整式,2.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着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只0.3元,乙种每只0.6元,9元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3)一个梯形的下底长比上底长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求上底长。,让学生巩固列方程的基本步骤,在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3.(1)方程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 (2)方程 是关于 的 一元一次方程,则 ( )。,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

8、0”。,4.(1)在例1(1)中,方程 , 的值为多少呢?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 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 的解是( ) A.x=2 B.x=-2 C.x=4 D.x=-4,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 (3)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布置作业,必做,选做,习题3.1第1,5,6题,1.方程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 2.已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解,则 的值是( )。,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六、板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