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180783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形势分析核心提示:1.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煤炭行业产能释放将进一步趋缓,生产更加理性,供求关系将趋于总体平衡,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必将进一步改善。2.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和煤炭矿业权有偿使用政策的实施,将大幅提高进入煤炭开采的门槛,加速小煤矿的退出,从而提升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而言,这还意味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竞争优势。3.煤炭企业应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煤炭供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坚持“安全从严、生产适度、销量从紧、价格从优”的策略,适当储备产能,严格控制产量。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炭经营的监管,强化煤炭运销调控,打击私挖滥采

2、,维护煤炭行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以保持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2007年煤炭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趋缓,供需环境将继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局部地区、个别煤种、某些时段将向买方市场转化,如果不能有效抑制盲目增加产量的冲动,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则有可能出现市场波动。”在2007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业内专家分析我国2007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形势时说。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上仍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国民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国民经济和重要原材料需求增幅将明显走低,煤炭消费需求

3、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煤炭产能释放速度可能超过需求的增长,两者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对国有重点煤矿和部分地方煤矿的资源情况及重点用户行业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煤炭实际需求量在25亿吨左右,主要是电力行业的用煤量增加。而2007年我国煤炭企业可提供的资源量在25.3亿吨左右,资源与需求相比,供给应略大于需求。因此,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产量过剩问题,仍然是2007年尤其是下半年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但也应该看到,为了避免出现煤炭供需失衡,防止煤炭经济大起大落,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制定下发了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

4、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煤炭在建项目进行清理检查,坚决停止违规和规避审核的建设项目,以遏制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关闭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5931处,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同时,加强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确定煤炭资源投放和建设规模,停止核准一切新建煤矿项目,推进资源整合,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煤矿科技进步和安全生产,规范生产行为,控制总量盲目增长。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煤炭行业产能释放也将进一步趋缓,生产更加理性,供求关系将趋于总体平衡,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和煤炭矿业权有偿使用

5、政策的实施,将大幅提高进入煤炭开采的门槛,加速小煤矿的退出,从而提升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而言,这还意味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竞争优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2007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炭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增量减少2007年,我国煤炭需求增势趋缓。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全国电力行业煤炭需求仍将保持适度增长,钢铁、建材行业需求量变化不大,2007年全国煤炭需求增量在1.5亿吨左右。其中,重点用煤行业增加煤炭需求约1.1亿吨,分别为:电力新增机组增加煤炭需求7329.4万吨;冶金行业增加煤炭需求1200万吨;化肥行业增加煤炭需求

6、180万吨;石化行业增加煤炭需求375万吨;居民生活用煤增加2178万吨。当然,如果考虑到受国家宏观调控、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加大。-产能增长较快,若不能理性调整产量,将会面临过剩压力近几年来,我国煤炭需求的高速增长,激发了煤矿投资的热情,盲目投资建设的问题突出。尽管2006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日渐回落,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投资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必将在未来13年内得到集中释放。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1年2006年10月,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05亿元,绝对量比前9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资总和还多555亿

7、元,在建项目规模达8亿吨左右。由于2007年我国煤炭基建矿进入投产高峰期,产能将较大幅度增加,预计年产量新增1.3亿吨左右,2007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5亿吨以上。而从煤炭需求看,2007年我国煤炭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但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进一步显现,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受到抑制,社会各方面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煤炭需求增幅将进一步回落,预测2007年煤炭需求在25亿吨左右,产需基本保持平衡。但随着新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的释放,产能过剩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显现。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增强理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煤炭产量。-煤炭价格高位趋稳

8、,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或将走低为了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山西省全面开展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并逐步落实,包括山西在内的全国8个主要产煤省区还将全面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将足额核算安全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劳动力成本、转产成本等,逐步使煤炭开采外部成本内在化,使煤炭价格逐步靠近其真实价值。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专题研究认为,这一系列改革将涉及煤炭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安全费用、两津一贴(井下津贴、班中餐补贴和夜班津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等8项政策性成本增支因素,综合测算将使吨煤成本增加7080元左右,

9、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但另一方面,因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影响,煤炭供需形势趋缓,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加大,特别是一些劣质煤或将出现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将可能走低。-区域性供运需矛盾依然突出,运输压力依然存在2006年,我国煤炭铁路运输除大秦线运力有所增长外,其他运煤线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2007年,大秦线运力将在2005、2006两年增加1亿吨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万吨,将达到3亿吨的运能,其他线路仍然没有新增能力,资源、运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有资源有市场的区域缺少运力,有运力的地方又缺少足够的资源和市场,造成煤炭市场新的供求失衡。预计2007年铁路运输依

10、然是制约我国煤炭外运的瓶颈。-煤炭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及人民币日渐升值对煤炭市场及价格的影响程度加大国家为了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从2006年9月15日开始取消了执行近10年的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从2006年11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形式对炼焦煤、焦炭等产品加征5出口关税,对煤炭的进口税率由36降低为03。煤炭出口税收政策的变化,一方面削弱了我国煤炭出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煤炭出口合同大多属于年度合同,因此2006年动力煤出口基本不受影响。在“鼓励进口,控制出口”的政策环境下,预计2007年我国煤炭出口数量将会大幅减少,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加,煤炭净出口量将会更低

11、,国内资源供应量将相对增加,这势必将会对国内煤炭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另外,由于人民币日渐升值,我国煤炭出口也将受到抑制,而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却具有更加明显的价格优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性进一步增强2007年,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也将进一步趋缓,中国、印度和欧洲燃煤需求将继续增加,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和哥伦比亚等重要煤炭出口国煤炭生产也将增加,国际动力煤市场供需两旺,价格将依然保持高位。据世界知名咨询机构美国花旗银行预测,2007财年亚太地区的动力煤合同基准价格将依然保持在50美元/吨左右。而澳大利亚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和彼得考斯特公司等对2007年的基准价格的期望值将维持在20

12、06财年5253美元/吨的水平。而国际炼焦煤价格或将在2006年基础上进一步下滑。2006年10月,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以83美元/吨的价格赢得了印度钢铁管理局100万吨的硬焦煤招标,这个价格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22美元左右,由此成为2007财年国际炼焦煤合同价格开始下滑的第一信号。在此前后,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高盛公司、澳大利亚国家银行等纷纷做出了2007财年国际炼焦煤价格将下跌的预测。据中国煤炭贸促网的消息,2007财年日澳炼焦煤合同价格谈判基本结束,协议确定2007财年的硬焦煤合同价格为98美元/吨,比2006财年的115美元/吨下降了14.8。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煤炭进口的显著增加,我国煤炭供应国际化趋势日渐显现,国际和国内两种价格和两个市场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值得我国煤炭企业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有关专家认为,煤炭企业应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煤炭供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坚持“安全从严、生产适度、销量从紧、价格从优”的策略,适当储备产能,严格控制产量,加强行业自律。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炭经营的监管,强化煤炭运销调控,打击私挖滥采,维护煤炭行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以保持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