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516394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学专业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左艳萍董福生卢海燕马文盛 摘要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口腔正畸研究生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培养 PBL 教学方法 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从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 1901 年 Angle 医师创建世界第一所正畸专科学校起,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我国口腔正畸专业比发达国家晚半个多世纪,存在的差距之大也是其他学科少见的。70 年代末,全国仅有 4 所口腔医学院(系)设有口腔正畸科,正畸专科医师

2、不足 30 人;90 年代末,37 所口腔医学院(系)以及大中城市的口腔专科医院均设有正畸科或诊室,正畸从业人员已超过 2000 人,其中正畸专科医师约占 1/31;而近十年的发展,专业队伍更是日益壮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口腔正畸专业医师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通过研究生教育进行正畸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能力的培养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 一、素质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医德问题一直是医患关系的焦点问题2。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尤其正畸治疗病程较长,动辄几年,有疾病的治疗,生活上的关照,精神上的慰藉和社会上的各种影响等。良好的医德能调整医患关系,

3、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不良的医德常常是引起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和产生不安定因素的原因。医者,仁者。导师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口腔正畸科医生,不但要知识扎实,技术熟练,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具有仁爱之心,具有高尚的爱患观念和敬业精神。初入临床,研究生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面对病人时不够自信。为此,导师在教授临床技术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在医患交流中,医生语速要适度,语气要谦和,术语要少用,外语要慎用;坐有坐相,站有站姿。提倡使用礼貌的语言、安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正畸研究生,毕业后要能承担常规

4、的临床诊疗工作,能对各种类型的错牙合畸形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设计,同时,还能应用自己娴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达到每一步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我们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生入科之初,导师引导性的列出相关专业书籍的目录,学生根据目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自行借阅或购买,定期提交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导师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之后定期答疑。此过程的训练可使研究生接触正畸的理论及科研,对学科从理论方面充分了解,并为选择科研课题奠定基础。 (二)规范的临床技能。整个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教学方式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方法为主,它

5、是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生在实验室和模型反复2训练的基础上,安排他们跟随导师接待初诊病人,熟悉问诊技巧,严格掌握制取模型及颌位记录、门诊检查、初诊照相和病历书写等专业技能。之后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对病例的诊断设计能力,包括头影测量分析,模型测量,生长发育预测等学习。在以上工作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处理常规复诊病人,包括固定矫治器的粘接、加力,弓丝的制备,常用正畸曲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安装及加力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研究生扎实掌握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

6、精髓,牢固掌握直丝弓及 MBT 矫治技术的临床特点,熟练把握各类活动矫治器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之后,研究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处理复杂的复诊病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复诊处理,如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进行阻生齿的封闭牵引治疗,种植支抗的正畸治疗,以及严重紊乱的牙合关系调整等等。通过这一阶段治疗,要求研究生能够应对临床绝大部分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定期安排 PBL 的病例讨论,PBL 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一般每个病例的讨论,首先研究生根据病例资料找出需要治疗的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治疗设计。每一学生对一个病例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有不同观点随时提出并讨论。

7、病例设计除了涵盖专业的知识面,还应考虑社会、经济和患者心理等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导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空间。最后,导师点评,将每个人的设计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意识以及团结协助的精神3。 (三)娴熟的技工操作。正畸矫治要求个性化与人性化治疗,因而许多矫治器的制作,要求手工制备,需要正畸医师亲自完成,因此,研究生还要掌握娴熟的技工工艺。从简单的分牙簧、邻间钩,到复杂的 quad-helix、herbst、twin-block 等一系列矫治器,无论是弓丝弯制、铺托还是焊接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且独立完成

8、,临床期间需完成大量的技工室工作。 (四)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和正畸学科的发展,就诊人群日益扩大,学术交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正畸医师应该掌握一定水平的专业外语,这不仅是医患沟通的需要,也是学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否则很难与世界接轨,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课题。 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处于精力旺盛、创新力强的时期,如何培养好他们科研创新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焦点问题。 1、培养文献检索能力。研究生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还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杂志,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热点问题等,并以此为依

9、据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可行性强,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课题。 2、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科研设计决定了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靠性,要求研究生在从事科研时必须遵守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合理的对照、可重复性、随机化原则。要考虑整个实验的时间、空间占用率和可行性,实验对象的依从性等不确定因素,结合具体科研条件、经费支配等实际情况进行科研设计。 3、培养统计分析能力。科研资料的统计分析是科研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关系到数据是否充分运用和结论是否正确可靠。因此,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医学统计知识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科研课题,正确运用。 4、培养论文写作能力。一切科研工作最终要体

10、现在科研论文中,科研论文写作,要求课题新颖,设计严谨,内容准确,结果可靠;讨论符合逻辑,简明扼要,重3点突出,条理清楚;论文格式正确,文法流畅。因此,导师在平时就加强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所交读书报告依照论文摘要格式书写,训练研究生概括、总结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写作的能力。此外,外文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外文的应用,如选题、查新、论文撰写等。因此,较高的的外语水平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随导师讲授理论课,协助导师完成多媒体的制作,并在某些章节独立完成授课任务。我科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能起到

11、助教作用。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主要本科生实验室实习带教的任务。定期安排研究生讲解本学科新进展,培养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贯穿能力。另外我们要求研究生阅读教学论文,探讨新教学理论,跟踪教育教学的国际前沿4。 当然,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生教育缺乏规范、系统化的正畸临床培训教材5;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和治疗的综合时间较短,使之很难在读研过程中独立完成各类临床病人,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少,这些也限制了研究生期间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应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使之毕业后成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正畸医师。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傅民魁.近 30 年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与现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6):323 2.徐玉梅.论新型医德观J.医学与社会,2005;18(8):38-41 3.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 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448-450 4.GERALDSLAZARUS.MedicalEducation:the21stCenturyMeetingtheChallengeM.面向 21 世纪改革医药教育(),148 5.白玉兴,厉松,工邦康.我国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素质培养的思考.北京口腔医学,2003;11(3):170-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