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16360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二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学委的话:这些就是老师今天讲的范围 里面可能会有缺漏 请大家及时和我说 周五之前整理一份完整的 也方便大家复习 另外 老师是没有怎么讲填空题的 所以大家要翻翻书 看看基础知识 至于翻译题 ORZ 大家就看看老师上课时讲过篇目的翻译【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郑子产相国 苏秦始将连横 冯谖客孟尝君】请不要大意的复习!必背篇目【续句 填空】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2、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4、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6、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

3、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论语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子曰:

4、“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子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庄子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屈原离骚 【部分】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乐府民歌1、 陌上桑 【部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2、 孔雀东南飞 【

5、部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3、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简答部分【名词解释 论述】原始诗歌的特点1、 内容上:(1)以劳动为主题,对劳动生活进行描绘和歌颂,带有明显功利性,(2)表现原始人类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愿望,带有一定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

6、。总的来说,上古歌谣在内容上的特点是以劳动为主题,带有原始的宗教意识。2、艺术上:诗、歌、舞三位一体(1)最初的文学艺术是劳动生活的再现,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2)文学艺术只能在集体劳动中产生,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非某个人的独立创作,即原始诗歌的集体性;(3)上古诗歌不仅伴有音乐,而且配有舞蹈,即诗、乐、舞同时产生、存在,三者不可缺少-综合性。(4)现代的文学作品是以文字为载体,那时则不然,恰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 。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比、兴1.赋叙述白描法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也就是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它多表现在一首

7、诗的总体方面,对生活的反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2.比比喻象征法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打比方,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它们都增强了事物的可感性、形象性,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3.兴发端联想法兴就是托物起兴,也就是徣其它的事物起个头做个引子,常用于一篇或一章的发端,用以引出后面的句子。 诗经中运用兴法灵活多样,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具体来说,起兴在前,引动人们对事物的联想,起到比喻作用,而比意寄在起兴之中)(2)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3)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复踏复沓又叫复叠或重章叠句,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

8、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复叠章法原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 (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的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 。

9、写史记的目的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九流十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 ,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百家争鸣这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学术界相互论辩和驳难难的概括说法。 “百家”是对当时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当时,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正所谓“百家竞起,九流互作” ,形成了

10、处士横议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名的有儒、道、阴阳、名、法、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各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 史记由“本纪” 、“世家” 、 “列传” 、 “表” 、 “书”五部分组成。 “本纪”是编年记载历朝帝王活动和重要政事, “世家”是记载历代王候史事, “列传”是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它们都是人物传记,是史记全书的中心。后来班固汉书在人物传记方面去“世家”而并入“传” ,这样就只有“纪” 、 “传”两种,因此后世就称以人

11、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楚辞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称,一是总集名称。指在战国时期在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以六字句和五字句为基本句式,并运用语气词“兮” ,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于表现力。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言楚物” ,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引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指以屈原为首的一群作家的诗歌总集名称。特点:“风骚”汉大赋的特点也叫散体赋。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 (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 (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 。 (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 、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 。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