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16258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看法(本文作者系 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中学教师 谭长鸿)首先,我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因父母双方或单亲父(母)外出打工仍被寄留于农村的儿童。 (其中单亲父(母)外出打工仍被寄留于农村的儿童,兼有“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的双重身分,更为可怜。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外出打工的产物。自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民大量涌入域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

2、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为近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厌学,花钱大手大脚,好逸恶劳,迷恋上网,不懂感恩,自卑,自闭不接受老师表情等成为大多“留守儿童”共同的消极的行为。造成“留守儿童”人格缺失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或孩子不在父母身边。这样,孩子就会遇到如下情况,导致人格扭曲。(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来石门桥中学验收时的情景)1、监护人无力督促其学习。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隔代监护人一是由于年事已高,文化素质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二是从事繁重,繁琐的生产,生活事务,没有时间督促孩子

3、学习,也没有时间经常到学校走访联系。农村的留守人员由早先的老人,妇妇,小孩组合的 993861 队伍逐渐变成老人小孩组合的 9961 队伍。老人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成为小孩的主要监护人,成为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坚强后盾。老人在农村除了照顾小孩外,种田,种土,种菜,养殖,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地方一对六七十岁的身体健康的老人要同时照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小孩五六个,负责他们的吃,穿,住,用,还要种十几亩田,放一口鱼塘,养二头猪,种几分土,种好四季蔬菜。老人如此之忙,哪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三是由于隔代之故,有的溺爱小孩;不溺爱的,对小孩不好过多的施加压力,怕小孩及小孩的父母,外人

4、见怪,管得严,被人误为虐待之举。至于临时监护人大多只管生活不管学习。非小孩亲爹亲妈,要管也不好管,怕人说三道四。这样,在校就读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由于监护人无能力管,不管,不敢管,而父母又革便长莫及,学习上毫无压力,得过且过,成绩上,好的转差,差的更差,从而厌学。170 班的学生孙力(化名) ,该学生小学基础极差(与父母外出打工有关) ,初中前三期,父母没有外出,该生在父母的督促和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学习尽力而为,尽管成绩差,但从不旷课,不沉缅网吧。二年一期有过不读书的念头,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加上老师的鼓励,很快打消了这一念头。不料,二年二期父母外出打工,父母走后不到一个月就旷课,上网,夜不归

5、宿,然后退学。爷爷奶奶及老师怎么劝也不管用,只好作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 周岁儿童的在校率为 88%。2、不恰当的亲情弥补。一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觉得自己常年在外,与孩子聚少离多,有愧于孩子,于是就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缺失的亲情。每次回来,给过多的零用钱,买很多的衣服鞋子,对小孩有求必应,学习机,手机,MP3 随喊随买。学期中,孩子找种种借口向所监护人要钱也满足,从不怀疑。寒暑假,孩子到某打工的地方,好吃,好玩,好穿的供着,这样,小孩只知道父母有大把大把的钱花,没见过父母如何吃苦受累,忍辱负重挣钱。不能体凉父母,不知感念父母。

6、于是,大手大脚花钱,与同学比吃,比穿,比玩,比用,好逸恶劳。153 班学生周武的家长就是典型的用金钱物质弥补小孩缺失亲情的人。他们外出打工,因无一技之长收入较低,一人所挣仅够周武学习,生活所需。但他们对周武却是有求必应,那怕是自己钱不到位,让临时监护人垫付也要满足周武的零用之需。可惜周武一点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用钱大大方方,学习懒懒散散,将父母的“读好书,将来找个好工作”的叮嘱忘得干干净净。三年二期没读一半就退学了。后来混迹社会也是不务正业。父母不当的弥补害了孩子,害了自己。3、保姆式的监护,让“留守儿童”劳动习惯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碰上条件好的祖辈,被悉心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7、,并且心安理得。谁叫我是孙辈,谁叫我父妈付了钱(哪怕钱不多)至于寄住在亲友家的,父母付钱,我享受周到服务更是天经地义,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洗更别说做家务到地里劳动了。这一点,周武又是一个典型。一个初三学生,每次换洗出来的脏衣,脏鞋都要亲戚洗。4、利用亲戚的慷慨大方及假借学校名义,敛收,骗取零花钱。一些“留守儿童”利用双休日拜访各路亲戚。亲戚出于同情和看在其父母面子上,慷慨把与零用钱。钱一到手,用于上网,吃零食,抽烟。170 班高绪,就这样做。高绪本是个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好的学生,匀母在家时,一切正常。一年二期父母外出打工后,把他寄付给爷爷,奶奶监护。而他利用双休日,一下外婆家,一下二姨家走多了

8、,钱有了,心思也散了,学习态度急转直下。班主任赶紧同他父母电话联系,要其父母嘱咐高绪双休日只回爷爷奶奶家,不准到处乱跑,并且同爷爷,奶奶,亲戚讲清楚,让爷爷奶奶,新戚意识到这种状况造成的严重后果。 ”多管齐下,才让高绪收拢心思,专心,学习。不久其父母回来,不再外出。一些孩子假借学校名义以各种名因骗钱。其远在外地的父母,其监护人没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总以为是学习需要,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只要张口不给。这样,有些孩子一期下来,用去零用钱一千五百多元。这么多的钱用于吃,用于上网,不养成大手大脚花钱,好逸恶劳,迷恋上网的恶习才怪。并且他们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回报。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后果可想而知。5、缺乏亲

9、情,缺乏抚慰,情感孤寂。毕竟祖辈给予的爱新戚给予的关心,老师给予的关怀,同学给予的友爱,老替代不了父母给予的父爱母爱。一些孩子,一继奶之后就被父母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上幼儿园,读小学,读初中都是祖辈在管。一年难得见至父母一面,一月难得通一次电话听到父母的声音,以至孩子与父母疏离,父母回来,孩子不叫父母,也不习惯跟父母住到一起。在他(她)心中,父母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这类孩子性格孤僻,沉默寡,自闭,冷漠。有的发展到去网络这一虚似世界中寻找慰藉。家庭。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安排是:或是让有独立自强能的孩子自己照顾自己。170 班一名叫詹如的女学生,父母在长沙打工,把她一人

10、丢在农村。刚进初中,住宿在校的她每次放假回去,都是自己管自己,同龄人在父母面前撒娇,而她却要独守院落,自己做饭,洗衣,艰苦,辛酸可想而知,以至读书三心二意。不久,被父母接走。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遭遇可想而知,小小年纪就要体味人情冷暖,感受世态炎凉。这样,让孩子有被遗充,受歧视,低人一等的感觉,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6、遇人不淑,或监护责任不落实,让孩子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每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给孩子的一生留下阴影。7

11、、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面前举步难艰。这些“留守孩子”由于父母远离,出现以上种种情况,个性、心理,行为或多或少出现偏差,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强度难度。老师用并爱感化他。用鼓励激励他,用批评警醒他,用道理点拨他。对有的人有点成效,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或是不久又出现反复;对有的人,一点用也没有。初中阶段,也是孩子开始走向叛逆的时期,有的孩子不仅不接受教育,还顶撞老师,变本加厉。对这些学生尽管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巧妙的教育艺术,但由于得不到家庭教育的响应与配合,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力,无奈。“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如此令人担心,他们的扭曲人格如此让人痛心,该怎么做呢

12、?让共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孩子身边或让孩子去父母身边,很多问题迎面而解。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父母对孩子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引导,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指点规正,比起祖辈,老师,亲友对孩子的管教来说事半功倍。在孩子看来,父母生我养我,受父母管教无话可说;在别人看来,亲爹亲妈管教自己的孩子无可厚班。做父母的在学习方面给予施加适当的必要的压力,让其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工团化知识;在生活方面培养孩子独立自强能力,要求其田间劳动,做家务,掌握基本的生产,生活知识;在经济方面,合理给予孩子零用钱,弄清学校需交费用,不给孩子可乘之机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思想方面,要求孩子明是非择良友,敬老尊师,知感恩孩子

13、接受,别人也不说三道四。做父亲的或做母亲的与孩子长期长处,容易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动动心情,晓晓心理,做好孩子的护航使者,让孩子的思想行为不偏离正常航向。即使孩子一时迷糊,偈犯错误,有父母(或其中一方)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容易迷途知返。有素质的,有良好教育理念的父母为孩子长远计,不溺爱孩子,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成为思想沌洁,学习用功,身体强健,志趣高雅,勤劳能干的人。做父母的伴孩子一路走来,辛苦却欣慰,不留遗憾。孩子有父母(或其中一方)相伴,快乐,幸福,健康成长。166 班张琴,母亲在长沙做生意,他们姐弟由父亲照顾,姐弟俩都是品学

14、兼优的好学生。167 班袁紫月,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她,她学习优秀,多才多艺。就是调皮的学生谢德。有母亲在身边协助老师教育他也有错就改不敢放肆这些孩子在父亲或母亲的教育下,对在外打工的父母或父亲不仅感情深厚,倒更多一份体谅,牵挂与学习的动力。这也是我不把他们班于“留守儿童”的原因。缺失父母呵护与管教的“留守儿童”问题多多,已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淦,大家献计献策,共同找寻解决的良方,以把起“留守的太阳” ;回家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出台很多政策,法规,的保证“留守孩子”健康成长,促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军和谐社会。很多长年在外的父母也意识到在外打工挣钱的牺牲孩子为代是得不偿失。父母中的一方留在

15、孩子身边或孩子到父母身边,被很多人所选择。经济收入好的父母,将孩子带到身边,让孩子在自己打工的城市就读完全能够承受。何况住房方面,政府出台了廉租房政策;就学方面,政策取消了所谓的借读费,择校费有专门的民工子女学校。只要她们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将自己和子女迷失在繁华的城市就可以了。无一技之长的父(母)立身农村,既可照顾孩子,又可帮助照顾老人还可改力于新农村建设,何乐而不为呢?何况有回家的会民政策享受,色收农业税,种田有补巾;免收学费,读书有补助。只要多替孩子想,只要勤劳,日子也过得舒心,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少相信,随着大多父母的觉醒,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实施,这样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少。对已出现问的”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齐抵只管留守儿童问题”会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作者简况:谭长鸿,女,39 岁,大学本科,初中语文教师,从教 1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