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9516239 上传时间:2017-09-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0文 史 研 究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不太用 “你” “他” 这样的人称代词。 除了主语省略之外, 双方已知的信息也经常被省略。如外面打来电话, 姓田中的日本人拿起电话来说 田中 (我是田中) 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了 不仅使句子委婉, 而且有了一定的言外之意 “你有什么事呀” 等, 被省去的部分靠对方去体会。5. 避免断定的句末表达方式日语的暧昧表达往往除了采用不明确的词语和非直率的表达方式, 在句尾表达上也往往含糊不清, 或半吞半咽, 致使整个语言表达暧昧模糊。例如, 在句尾加上 (大概) (好象) (可能) 等表达方式使句子变得温和婉转, 达到

2、避免武断, 缓和语气的作用。 例如 :、 雨降。 (明天可能会下雨) 人学生 (那个人是学生吧)三、 日语暧昧表达的文化背景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日语口语中的暧昧语言正是在日本的一些特殊文化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这些特殊的文化条件与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 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 是哪些因素的影响, 导致产生了这种暧昧文化呢?1. 自然条件的关系日本人这种暧昧的语言习惯, 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同时日本也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 主要以稻作物为主, 相互间协同劳动极其重要, 因此, 长期以来在集团生活中日本人形成了共同协作的

3、关系。 日本人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而且彼此之间都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 细腻的感觉, 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 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来传神达意, 从而养成了他们暧昧表达的习惯。2. 空寂幽玄的审美观点日本人一般不愿把事情说得很明确, 反而喜欢暧昧, 特别喜欢含蓄的言外之意, 认为高级的东西不在容易懂得的东西中, 而在深奥玄秘之中, 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越暧昧越含蓄, 越能显示自己品行高雅。在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中, 日本人正是从这种朦朦胧胧, 深奥莫测的艺术中感受到回味无穷的余韵, 体会到情感的和谐。3. 单一的民族、 单一的语言日本全国只有一个民族, 而且只

4、讲一种语言, 这样的单一民族、 单一语言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极其罕见的。这种独特的客观环境, 使得日本人在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方便, 相互之间讲话不用直说, 仅采取暧昧婉转的言辞, 就能心领神会, 而这在外国人看来, 却是费解至极。四、 结语日本人是世界上使用暧昧表达最多的民族, 暧昧表达是日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而日语的暧昧表达与日本的历史 ! 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说话时极力避免伤害、 为难对方, 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考虑问题。 日语就是这样通过句尾的虚化, 不确定的表达, 尽量避免自己的武断。 避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对方而造成会话空气的生硬紧张,

5、始终在一种双方不断的意思确认, 双方的妥协中达到一种默契, 而这种传达, 就是始终靠营造这样朦胧暧昧的语言氛围来构成了日语独特的表现方法。 因此学习日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 更要深入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参考文献 :1 汤红霞, 张超清 日语暧昧性的表达及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J 科技信息 2008 , ( 17 )2 陈小明 日语的暧昧表达和审美意识 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3 李兆中 暧昧的日本人 M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4 赵忠德 母语外语与思维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我们知道, 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 当然, 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现如今, 世界文明在不断地进步, 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

6、密切, 连地球都被称为地球村了。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 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 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下面我们就针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粗略探讨。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 、 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 所以,中国人尽管讲究食疗、 食补、 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 但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中国人重视味道, 也反映在日常言谈之中, 如家庭宴客,主要菜肴端上台面后, 主人常自谦地说 : “菜烧得不好, 不一定合您的口味。” 而绝不会说 :

7、 “菜的营养价值不高, 卡路里不够。”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 西方人多生吃蔬菜, 不仅西红柿、 黄瓜、 生菜生吃, 就是洋白菜、 洋葱、西兰花也都生吃。 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 知道青菜一经加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李璇(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矿业集团党干校山东新泰 271219)摘要 : 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 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在国与国愈来愈密切联系的今天, 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 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 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 我们希望通过比较, 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取长补短,

8、从而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食品。关键词 : 饮食文化差异用餐器具1312010 年 05 月 下期 学 术 理 论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 企业教育热, 维生素将被破坏。 因而主张用旺火爆炒, 这虽然也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 但不会完全损失。 因而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 这当然也属于一种 “中庸之道”。当然, 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些营养师也提倡蔬菜生吃, 但毕竟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想改变传统的饮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2 、 烹饪方式差异中国饮食文化中, “蒸、 煮、 焖、 炖、 煨、 烧、 爆、 烤、 煎、炒、

9、 烹、 炸、 拌” 等烹饪手法样样精妙。 而西方烹调讲究规范,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在实践操作中按科学要求或菜谱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 操作简易, 时间精确, 但是却需要很多仪器, 例如 : 天平秤、 液体量杯、 定时器、 刻度锅等等。 难怪我的一位去英国留学的朋友告诉我, 在英国, 哪里的厨房有油烟, 哪里的灶台比较油腻, 哪里就有中国人。 因为英国人的烹饪方式是非常单一的。3 、 饮食结构差异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大体说来, 中国人以素食为主, 中国人吃的菜蔬有 600 多种, 比西方多六倍。 西方人则喜好荤食, 秉承着游牧民族、 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 以渔猎

10、、 养殖为主, 以采集、 种植为辅, 荤食较多, 吃、 穿、 用都取之于动物, 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 另外, 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 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 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 ( 如鸡鸭的舌头, 脚掌等 ) , 一到中国厨师手里, 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4 、 用餐器具差异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 辅之以匙, 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 碗、 碟。 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 大小、 色彩与菜品的协调, 讲究 “美器”, 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 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 以及各种杯、 盘、 盅、 碟。 其中盘又有菜

11、盘、 布丁盘、奶盘、 白脱盘等 ; 酒杯更是讲究, 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 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 分工非常明确。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 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5 、 用餐礼仪差异在中国, 任何一个宴席, 不管是什么目的, 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 ; 筵席要用圆桌,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 礼貌、 共趣的气氛。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但它符合我们民族 “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方奉行分餐制。 首先是各点各的菜, 想吃什么点什么, 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 及至上菜后, 人各

12、一盘各吃各的, 各自随意添加调料, 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 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将长幼有序、 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 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常首先入座并坐首席。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 “让” 的精神。 宴会开始时, 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嘴时, 才表示宴会开始。 当有新菜上来, 主人一般请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方排座位的标准则是女士优先、 尊重妇女。 在安排座位时,如果是男女共同参加的宴会, 则由男女主人共同主持, 必须将男女宾客分开列成两个名单, 通常的座位安排形式是 : 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 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 接着按时针方向朝外侧排

13、列。 还应注意两点 : 一是男宾常依地位而不是根据年龄安排 ; 二是夫妇座位应在同一边但不相连。 另外, 如果男女结伴同时赶赴宴会, 那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让女士先行 ; 当主人把女宾客领进大厅时, 首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入席, 并帮她拉椅子、 入座, 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入。 在上菜与进餐时, 应首先从左侧给女主宾上菜, 然后按顺序分送给其他女士, 最后给女主人 ; 接着, 再按同样的顺序给男士上菜。 当女主人及其他女士拿起餐巾、 刀叉开始进餐后男士们才能开始。 进餐结束后, 必须等女主人起身离席, 其他人方可离席, 且仍然要为女士拉椅子, 让其先行。二、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一

14、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其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 西方地域广阔, 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地间隔较远, 一碰到什么突发情况, 全都得靠自己。 而中国人却住得相对集中, 常常是一个部落, 一个村落集中在一块, 一遇到野兽或者突发事件, 都是大家联手对抗。从而西方人喜欢冒险、 开拓、 冲突 ; 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 固本守己、 平和闲静。 西方人习惯于分则食之, 不固定座位, 喜欢自由走动, 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 还便于社交,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 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自古以来对人性、 对自我的尊重, 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三、 使用餐具不同的原因自从 “人猿相揖别” 之后,

15、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 先秦时代, 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 根据 礼记 中的记载推测, 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的。 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 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 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 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 也要用它们来取食, 久而久之, 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 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 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 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 往往将肉烧熟, 割下来就吃。 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 欧洲以畜牧业为主, 面包之类是副食, 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 送进口里

16、。 到了城市定居以后, 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 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 它功能多样, 既可用来宰杀、 解剖、 切割牛羊的肉, 到了烧熟可食时, 又兼作餐具。刀叉和筷子, 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 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 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 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 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 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 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 如今, 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 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 ; 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 香、 味、 形等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