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159694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1. 目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 2. 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 分三个课时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一)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 概括地说 概括地说,幼儿其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心理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身心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具体地说 具体

2、地说,有三个特点: (1)幼儿心理处于迅速的发展阶段,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带有无意性,有意性刚开始发展;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分年龄段说 (1)34岁幼儿心理特点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 (2)4-5岁幼儿心理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交往能力有所发展,会自动结伴交往,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行为开始发展。 (二)怎样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1)对幼儿有一颗博爱的心; (2)对幼儿有一颗包容的心; (3)对幼儿有一颗

3、公平的心; (4)对幼儿有一颗忍耐的心; (5)对幼儿有一颗赏识的心。 2.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个案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肩负起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1. 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 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案件: 典型案例:据有关消息报道:2011年1月1日5月2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大专院校竟有41位大学生自杀。 自杀形式:

4、跳楼、上吊、投河、服毒、割腕,其中跳楼自杀的23人,占56%。 自杀原因:除了一人是病痛、一人因被强奸,其余, 可以说都是心理问题,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深思。 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严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5岁以下各类精神病患者共计3000万人。 发人深省的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 有学者研究表明: 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是2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关重要。 2. 肩负使命,心系责任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时代赋予幼

5、儿教师的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教育者的责任,担负起这个,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健康概念梳理 1. 什么是健康 传统健康观没有病就是健康 现代健康观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11个具体的健康标志。 健康的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

6、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2.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良好发挥,与社会处于相互

7、协调的和谐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主要包括六点: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 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

8、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 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 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八点概括: (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2

9、)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统一和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 什么是幼儿健康 幼儿健康首先指的是儿童身体

10、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组织结构的正常要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1)情绪良好:情绪积极向上; (2)人际和谐:人际关系融洽; (3)适应环境: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 (4)人格完整: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

11、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 能缓解幼儿的压力, 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 成人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因一点小事就生气、沮丧和懊恼。 经常谈论些有趣

12、的话题,讲些小笑话,活跃气氛。成人要有些幽默感,善于用一些轻松的方式化解一些可能令人不快的事。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注意发现儿童的优点,多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当幼儿表现出尊重同伴的选择与想法,主动安慰不开心的同伴,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客人玩时,及时给予肯定。 宽容儿童的无心之过。如儿童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只需要提醒下次注意即可,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讽刺、挖苦或打骂 。 帮助儿童分析失

13、败的原因。如果儿童的失败和挫折是由于方法问题,成人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采取的方法,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这时候,孩子特别希望获得成人的指导。 儿童做错了事要明确地指出,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但不要打骂。当孩子做了不礼貌的行为,如:模仿盲人走路、嘲笑小朋友的缺点时,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 和儿童交流时要平视儿童,态度和蔼。 认真听儿童的讲话,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与儿童有关的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纳儿童提出的合理请求。 经常提醒孩子关心身边的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如: 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提醒孩子接过爸爸的包,给爸爸拿拖鞋;看奶奶腿疼时提醒儿童给奶奶捶捶;小朋友哭了,

14、提醒儿童给他擦擦眼泪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失望。 只要儿童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儿童。 不要比较儿童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不要拿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优点作简单比较,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减轻身体缺陷对儿童的影响,身体的缺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明显的挫折感。减轻这些孩子的失败和挫折感,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发泄。 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

15、,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成人自己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 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2)非价值性原则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凭心理测验的结果就随意对幼儿进行价值评价,以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协同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 体育、音乐、美术等一日活动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 ;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协同发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