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139801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中 国 企 业 评 价 协 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 家 统 计 局 工 业 交 通 统 计 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中 华 全 国 工 商 业 联 合 会 经 济 部2003年12月 北京前 言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非公有制企业建设者的政治地位、非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原则以及稳定的私营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方面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放开市场准入”,“

2、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这表明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已基本破除,预示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宽松,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将进入“黄金时代”,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整体把握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地区分布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有效的咨询依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联合成立了中小

3、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 ,确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GEP评估法 。本报告将运用GEP评估法综合评价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评估范围为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 ,总样本共计80408家 。经年度关联和剔除异常值等规范处理,实际评估样本为12695家中小企业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评估,客观描述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在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达到个,比2001年增长6.23%,中小企业数目占到全部企业

4、数目的95.18%,比2001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9648.16亿元,比2001年增长17.8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53.85%,比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6313.97亿元,比2001年增长19.13%,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43%,比2001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利润总额达到了2353.11亿元,比2001年增长33.46%,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了40.6

5、8%,比2001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了3615.11万人,比2001年增长3.58%,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5.48%,比2001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表1 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总计 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企业单位数(个) 8752 95.18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48 51128.32 59648.16 53.85工业增加值(当年价) 32994.75

6、 16732.44 16262.32 49.29资产合计 .78 84242.11 61975.67 42.39负债合计 85857.42 47543.49 38313.93 44.63产品销售收入 .77 53171.80 56313.97 51.43产品销售利润 13442.21 7543.86 5898.35 43.88利润总额 5784.48 3431.36 2353.11 40.68利税总额 12022.09 7223.40 4798.70 39.92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万人) 5520.66 1905.55 3615.11 65.4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

7、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底,我国小型工业企业共有131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7.5%;从业的人员达到6357.9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8.1%;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6155.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47.9%。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不仅在就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差,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9年,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只有33229家,到2002年底增加到80408家,年平均增长34.25%;工业增加值从1

8、999年的2349.7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67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38.77%;产品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127.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899.51亿元,年平均增长43.27%;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682.0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608.16万人,年平均增长33.10%(见表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成长,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工业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企业单位户数、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从业人员在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4.29%、20.40%、14.98%、21.83%、19.26%和26.29%,分别较19

9、99年提高了23.78、9.5、7.73、10.2、4.07和10.89个百分点(见表2)。表2 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主要指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企业单位数(个) 33229 20.51 44949 27.60 64463 37.64 80408 44.29工业增加值(当年价) 2349.72 10.90 3452.08 13.59 5074.03 17.91 6729.85 20.40资产总额 8476.40 7.25 12223.19 9.68 16834.57

10、 12.43 21909.41 14.98产品销售收入 8127.24 11.63 12125.47 14.41 17617.66 18.80 23899.51 21.83利润总额 347.52 15.19 236.84 5.39 795.43 16.80 1113.86 19.26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万人) 682.05 15.40 899.04 21.92 1199.02 31.24 1451.49 26.29注: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非国有经济市场化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

11、国有经济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领域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大批民营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市场的。二是我国对国有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抓大放小”战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了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步伐。1999年我国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1301家,到2002年只剩41125家,平均每年减少6725家。这部分退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改制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发生的分化。目前,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大量城镇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已经通过股份合作制或者由私人承包、租赁等方式逐步退出了集体经营领域,变成了非公有

12、制企业。1999年我国集体工业企业42585家,到2002年只剩下27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也加入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列。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所创造的GDP中的比重有可能上升到40%,而就业水平超过60%。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今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国有大企业为主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这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非公有制中

13、小企业产权明晰,市场适应性强,富有经济活力。1999-2002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工业增加值中,有38.32%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新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有39.79%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均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实际比重近1倍。2提供多数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从就业的角度来讲,今后主要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由于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就业的容纳量是在减少的,甚至是在排斥多余的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结合,迫切需要开辟一种新的就业渠道,客观上要求尽快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

14、济。3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IT产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在规模较小的特殊的消费品市场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往往是重要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4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促进大企业发展。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效率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一国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大企业是不够的,更需要扎根于中小企业集群。当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大企业进一

15、步向品牌、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和业务领域集中,形成竞争优势;小企业逐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入大企业产业链,形成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5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活跃在市场的前沿,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衡量我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关键指标。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对我国加速户籍改革,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起到了催化作用。特别重要的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冲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6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大部分的乡镇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成为私营合资、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1999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户数共有33229家,到2002年增加到80408家。其中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的企业样本12695家,这是我们本次评价的基础。经过对12695家企业连续4年的财务指标和调查问卷量化处理的综合分析评价,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