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139472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发展研究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2004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前 言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尤其在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结构中,银行业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也承担着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经济运转的资金调剂者的功能。正因为银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它的成长、发展及改革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的经济主体对银行业关注的角度不同。个人消费者对银行提供的具体业务品种与服务感兴趣,如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比较微观具体的方面;一般非金融机构如企事业单位比较关注银行信贷政策、贷款利率的变化等;而身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出于自

2、身利益的考虑,则更多地关心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银行业的竞争形势、各类银行包括自身所处银行的创利能力以及政策层面的最新变化及其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如银行业的改革、不良贷款问题,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影响等等,不一而足。本报告是针对后者即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写的,旨在为处于银行业体制改革之际、面临加入WTO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当今多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各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有关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与发展的全面而清晰的概览。既从宏观全局者的高度对整个银行业的运行、变革与未来走向有所统领与前瞻;同时又以局中人的身份对具体的银行经营业务、竞争、创新、日益开放条件下的金

3、融风险所应采取的对策这一系列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作出详尽的剖析与阐述,在比较与鉴别中发现各自的优劣势,在复杂的银行竞争格局中明确自己的定位,走有各自特色的银行发展之路。因此,为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本文力僻理论式的说教,而是从银行经营者的角度对现实情况与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现实性的解决方案。本文先对2003年前三季度整个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各银行具体业务运营状况作一基本综述,为后面的分析作铺陈之笔,提供分析与阐述的环境;其中,作为对事实的归纳与分析,在每段叙述的结尾,有简短的看法与感言;然后,在对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面,结合现状与政策因素作出深

4、入的分析与探讨。这些问题有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比较分析、我国银行业利润结构分析、不良贷款问题、资本充足率问题、银行体制改革、中间业务发展与创新以及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发展状况与预测分析等。这些问题也是银行业内人士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着墨较多之处。在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随着我国银行业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银行业面临如下两大问题:其一,是如何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真正商业化。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银行制度,就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制度、转变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以及加强银行风险内控机制的建设,使银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商业主体。但

5、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不良资产处置、资本金的补充、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银行上市等诸多问题;其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制度下如何积极地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大中间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力度,开创多种盈利途径,增强银行竞争力。随着银行业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存贷利差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将来银行业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的价格竞争必将日益激烈,光靠利差收入不足以维持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银行在传统业务上进行差别化经营的同时,必须大胆地进行中间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推进综合化经营,开创多种盈利途径,提升银行竞争能力。围绕这一问题的展开,将涉及到银行竞争力问题、改革传统利润结构问题

6、以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以上构成本文的逻辑框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各银行如何以一变应万变,或以少变应多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能力,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地发展与壮大,相信在通读了全文之后,自会有所领悟与启迪!目 录第一章 2003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第一节 金融运行总体保持稳定第二

7、节 物价水平继续上升第三节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第四节 利率总水平基本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第五节 各项贷款增幅迅猛第六节 各项存款增长较快第七节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第八节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第二章 2003商业银行具体业务运行分析第二节 四大国有银行一、 中国银行二、 中国工商银行三、 中国建设银行四、 中国农业银行第二节 股份制银行第三节 外资银行第四节 民营银行一、 经济发展催生我国民营银行二、 发展民营银行存在的问题三、 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扫清障碍四、 第一批民营银行呼之欲出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利润结构分析第一节 现行利润结构的整体分析第二节 中国银行利润结构

8、典型分析第三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收入分析第四节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的思考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第一节 盈利能力研究第二节 经营成本效率研究第三节 风险分析第四节 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第五章 国有银行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节 不良贷款问题一、 贷款超常规增长蕴藏风险二、 三大因素促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第二节 资本充足率问题一、 资本金补充渠道二、 上市融资的问题第三节 产权结构问题第四节 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一、 加快立法二、 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三、 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第六章 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国有银行改革一、银行改革的必

9、然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可行途径三、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面临的问题1、 制约因素2、 内部难点3、 外部条件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改革一、 现状与问题二、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三、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四、 国家配套扶持政策第三节 银行利率市场化一、 利率市场化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变革二、 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第四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问题一、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二、 发展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三、 政府观点与动向第五节 银行改革最新政策动向第七章 银行金融创新第一节 银行业务创新不足第二节 金融创新品种及目的日益多样化第三节 我国银行金融创新成果回顾第四节 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第五节

10、我国银行金融创新势在必行第六节 诸多因素制约着银行创新第七节 我国银行创新的路径选择第八节 最新政策动向第八章 在华外资银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外资银行的主要分布特征第二节 外资银行在华各地区业务竞争状况第三节 外资银行发展预测分析第四节 外资银行的进入方式在悄然转变第五节 中国银行业开放最新政策动向第九章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一节 转换经营机制第二节 积极争取多元化经营一、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二、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第三节 加大银行创新第四节 借助外资银行解决产权结构问题第五节 借助外资银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图 表 目 录表格 12003年9月我国金融运行统计表格 22003

11、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资金融出入情况表表格 32003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债券资金融出入情况表表格 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务比较(单位:亿元)表格 5拟成立第一批民营银行股本结构图表格 619882001年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损益合并表(单位:亿元)表格 7中国银行1988-2001年损益表表格 8四大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表格 9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效率分析表格 102000-2001年中国银行机构、人员数量对比表格 11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比较(2002)(%)表格 12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表格 1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开

12、发情况(19792003)表格 1420世纪中期以来主要金融创新品种及其目的表格 15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时间表表格 16上海外资银行分行部分名目表(截至2003年9月)表格 17深圳外资银行分行一览表(截至2002年6月)表格 18在京外资银行分行一览表(截至2003年3月)表格 19涉及外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一览图表 1中国银行1988-2001年各年份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对比图图表 2中国银行1988-2001各年份净利息收入、经营费用与利润对比图图表 3中国银行1989-2001各年份净利息收入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对比图图表 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示意图图表 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关系图图表 62001-2003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对照表(单位:家)图表 72001-2003外资银行分行在各主要城市分布数量对照表(单位: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