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139071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城二中20182019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題2分,共50分)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一方面反映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了周族始祖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另一方面我国众多省市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可见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2、,故选B;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A错误;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C错误;文献资料不是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和考古挖掘相互印证,D错误。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政治中心在现陕西境内;唐代经济重心正由北往南转移

3、,政治中心在现西安;宋代明清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而政治中心向东转移到了现北京。由此可见,题干重漕运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也与政治中心东移有关,故选C;A只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没有体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关中自然条件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在元朝时最大的,之后明清时期不如元朝,排除D。3.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A. 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

4、商业贸易B.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 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 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答案】B【解析】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北宋商业方面的税收逐年的增多,这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A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D项是片面的理解。4.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C.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

5、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等可知,西周的做法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仍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5.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

6、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中列举的城市大多数位于沿海和黄河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该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关中地区向南方转移,故C正确;A中普遍发展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明显是东南沿海经济呈现上升趋势,并不是平衡发展,故B错误;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错误。6.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 传统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关B. 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C. 禁

7、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说明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故B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A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C错误;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7.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A.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 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

8、C.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 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根据“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说明由于两宋实行宽松开放的政策,使众多商人步入社会上层,使社会政治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B正确;宋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宋代的社会阶层仍然是士农工商,主要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根据“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可知商人流向上层的方式并不公平公正,排除D。8.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

9、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A. 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 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 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包括欧洲风格的器皿是因为欧洲的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说明当时中国制瓷业注重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故A正确。官窑的瓷器仍然是供应官府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C错误;D中普遍使用说法绝对,排除。9.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10、:“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D. 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

11、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10.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可知,粮食种植在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在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的影响,故A项错误。这是新的种植结构,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宋时期就已完成南移,故

12、C项错误。11.下表为某时期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 全国田赋总额越来越少B. 政府提高了关税税率C.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D. 民族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极大阻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可知,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呈下降趋势,而厘金和关税却呈上升趋势,显然政府的财政越来越倚重于商品流通,故C项正确;田赋虽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比例,并不是说明清政府提高了关税,B错误;表格的信息并不能说明民族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极大阻碍,故D项错误。【点睛】要明确题中“厘金”的含义是指国内贸易税收“关税”是指对外贸易的税收

13、,而“田赋”是封建传统的赋税制度。12.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A. 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 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C. 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D. 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对外贸易是否出超,需要看进口与出口的比较,但是题干中的材料仅仅提供的是出口情况,故A不符合史实;出口的货物没有体现来自什么企业,故B也不符合史实;从题干来看,茶、丝比重减少较大,但是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数量减少,故C的说法也不对,所以排除C;从题干来看,丝、茶的比重减少,豆、棉的比重上升,可以说

14、明当时中国的外贸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D。点睛: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13.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15、义初步发展D. 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A【解析】题干中1935年、“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来抵御日军侵略,故选A;当时中央红军已经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B;C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是洋务运动,均排除。14.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B.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吴蕴初借发展“国货”打开产品销量,反映了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而是强调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材料中提到“博得爱国名声”,不能表明其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