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138866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 我认真观看了由省纪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该片主题鲜明,情节突出,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部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看后,引人深思,令人清醒,体会颇深! 一、反腐倡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看罢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的最大感受!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

2、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的最短命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 纵观历史,一个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

3、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所学校、一名校长而言,廉洁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校长,一方面要做到干部清正守住自己节操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与管理,使全体教师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廉洁从教,而且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也能够竞相怒放。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当下,我校正在开展学规

4、章、守纪律、正作风,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二、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 鉴史问廉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了历史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廉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对反腐惩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如何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历朝历代在制度建设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努力。纵观历代王朝,在选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监察三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西汉的二年律

5、令法典的制定与执行,一时间使西汉廉吏丛生,政治清明,可见法律对惩治贪腐的威力之大;唐朝制定唐律疏议,整饰吏治,严惩贪赃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历史上法治反腐的一些优秀精神内涵,在贪污腐败者头上高悬一柄法治的达摩克利期之剑,用法治的利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廉洁与清正并行,努力构建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国家如此,学校亦然。本学期,我校为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围绕创建全国中等职

6、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特别是学校新任班子组建以来,我们将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切实转变作风,对分管工作内的有关制度建设主动牵头介入,梳理完善已有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权,使全体教职工心有制度、行有规范,真正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汇聚学校发展的正能量。 三、道德与文化是防止腐败的强大力量 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

7、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它启发后人遇事要行善、以宽大为怀、自甘吃亏,更不能因为是官亲就浅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六尺巷为我们从政人员诠释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为官修德的道理。 悬鱼太守羊续的为政清廉、拒绝受贿的美德令人敬仰,他甚至拒绝接受一条鱼的馈赠,牢牢地堵住了行贿的大门。这让我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可以说,虽然时代不同,但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与羊续的悬鱼行为

8、可谓异曲同工。 鉴史问廉之文化之力告诉我们: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影响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何能感动几百年后的海瑞?就是因为清风文化历史是超越时空的,清风文化历史是有力量的。难怪有人说,清风文化如空气一般无孔不入,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官员的行为拉入符合廉政价值观的轨道。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就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

9、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就是对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官德的具体要求。因此,治官先治德,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让道德的力量深入内心,才能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 王岐山同志曾说过,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其实这三个不,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国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来解释这个长效机制的内涵,其实这八个字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基因,是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骨子里的东西。所以,鉴史问廉通过讲好一个个故事,达到入脑入耳入心,以此净化人们的思想灵魂,最后实现不想.这就是不想的思想带来了不想的行为。 我们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即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因为,习近平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