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135518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 在中国加入WTO 和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历经24年的中国企业市场化改革已达到什么程度,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无论是对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还是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市场运行有正确认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市场化的内涵及衡量指标选择标准 企业市场化是指企业的资源配置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和产品的获取、交易都由市场提供和决定。一个普遍共识是企业市场化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最大化,降低政府配置资源的高昂成本,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企业市

2、场化应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就转轨国家而言,非国有企业的行为本身有很强的市场化倾向,但也需要强调提高管理水平和素质;而国有企业行为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改革多年来,国有企业从总体上讲已成为真正的市场企业,政府基本不再对国有企业实施行政控制。事实上,国有企业在任何国家都是客观存在的,如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非加权平均值为9,法国则达17,即使自由化程度非常高的美国,这一比重仍在1以上(注:E.S.Sava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Seven Bridges Press,LLC ,

3、2000.)。这类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资源配置行为不会是单一的市场交易行为。 根据企业市场化的内涵,企业市场化进程衡量指标的选择必须反映企业的市场运作及其绩效状况。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评估和认定原“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时,都是着重于这一基本标准。衡量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必须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注:关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请参阅本文作者参著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实际。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衡量指标的选择必须考虑3种企业情况

4、:一是非国有企业;二是国有企业;三是重点企业(注:重点企业包括:国家重点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企业;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百户试点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试点企业;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即核心企业)。上述6类重点企业存在交叉。)。之所以单独考虑重点企业,是因为重点企业在中国举足轻重,其中既含有国有企业,也含有非国有企业,而以大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它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反映了中国政府放松管制,使其按市场规范运作的情况。但必须指出,重点企业在中国企业数量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5、,仅仅以其改制情况作为标准,无疑会低估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所以重点企业指标属于补充指标。 指标选择无疑要充分考虑到其准确性和全面性,但这是相对的。所以,所选指标的衡量结果只能基本反映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但这并不能否认衡量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衡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大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二是非国有经济的市场准入;三是非国有经济市场运行的规范化。其中第一方面具有综合的意义。 (一)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贡献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以下几个指标可以反映这一趋势。

6、1.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该指标可以从总体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以及在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53.6提高到62.32,年均增长1.69。 2.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非国有经济主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程度。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31.95提高到52.69,年均增长5.72。 3.城镇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非国有经济单位在提供就业

7、职位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劳动力的市场化。19922001年,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部门所占比重从39.03提高到68.09,年均增长6.38。 4.非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因市场化而引致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由33提高到64.42,年均增长7.72。 5.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出口额是国际贸易的衡量指标,而非国有经济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又是市场化带来的。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7.45提高到55.04,年均增长

8、8.04。 6.工业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而所有者权益体现了经济主体的投资贡献。但考虑到规模以下非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非国有主体所有者权益没有计算在内,因此,该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工业这个核心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工业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由34.1提高到45.13,年均增长3.16。 将以上指标归结为表1.从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非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国有经济,而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二)非国有经济的市场进

9、入 1992年以来,政府通过政策法律,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更为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方面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目前,国家法规除对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如武器制造、黄金生产等)明令禁止非国有经济进入和对部分行业有一些前置审批的限制规定外,没有对非国有经济有特殊的限制性规定。 1.集体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例。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1.3677.6421.00转变为2001年的O.9876.6722.35,第三产业2001年比1999年上升了3.16,而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则趋于下降。从细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

10、运输业和工业增长较快,2001年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0和8(见表2)。而且,乡镇企业还进入了一些原属于国家专营的行业,如烟草加工、医药加工等。另外,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50多家乡镇企业成功上市。 表2细分行业乡镇企业进入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1,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和2002年版。 2.私营企业。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私营企业不准经营的50多个品种改为35个品种。2000年初,政府又强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允许民间资本进入。20002001年,私营企业在制造业

11、、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所占比重居绝对多数。但开始下降,不过绝对值仍在上升;社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则不论所占比重还是绝对值都在上升(见表3)。 表3细分行业私营企业进入情况 注:括号外数据为绝对值,括号内数据为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1,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和2002年版。所占比例为计算值。 3.外商投资企业。19921994年,政府开放了原来“禁入”的商业等服务领域。1995年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6年又作了进一步修订,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透明度。2000年开始,政府进一步推进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

12、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对一些行业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数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为3.3974.1822.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例为1.9272.5125.57.其中,投资最多的是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分别是8.04、19.28和11.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分别是32.96、18.56和5.44。另外,房地产和旅馆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由下降转为上升(见表4)。 表42001年外商投资部分行业情况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2001年外资统计。转引自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

13、.三次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 所占比重。以GDP 来衡量非国有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进入,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97以上的水平。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49.48提高到2001年的74.33,年均提高4.63。其中,工业年均提高4.93,建筑业年均提高2.08。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30.14提高到42.31,年均提高3.84(见表5)。 表5三次产业非国有经济对GDP 的贡献单() 资料来源:1999年以前数据引自中国经济改革研

14、究基金会“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597页。2000年和2001年数据系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相关统计年鉴推算(按当年价格)。 (三)非国有经济市场运作的规范化 非国有经济是市场的产物,其行为具有典型的市场特征。 1.非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非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从市场实际和本公司的结构出发来确定自己的治理机制。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2001年非国有企业的抽样调查,在样本企业中,85.9的企业认为其治理结构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是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 (1)经营者市场选择率。在经营者任命方式问题上,95.1的企业由市场

15、选择,其中由董事会任命的企业占73.8,由职代会选举的企业占10.7。 (2)决策自主程度。在决策模式问题上,57.3的企业选择集体决策模式,28.2的企业选择集权模式,9.7的企业选择分权模式。对于企业/各自所选择的决策模式的效率,95的企业认为是高效的,是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灵活性而做出的最佳选择。96.2的企业是独立选择自己的决策模式,或者说,96.2的企业是具有决策自主权的。 (3)激励与业绩的吻合度。在激励机制问题上,79.8的企业认为目前经营者的收入与其经营绩效基本吻合。在对职工的激励方式上,60的企业采用贡献与业绩挂钩的方式。 (4)财会制度的健全程度。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规范运作的显著标志。199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其后又经5次修改和补充。“两则”的制定和修改参考了国际标准,是与国际基本接轨的。1999年出台的新会计法也吸收和借鉴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通行做法和原则精神。全面实施“两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