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057674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肩肘倒立 浙教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尝集体备课 首获集体智慧肩肘倒立之所思契机:2019年第二学期为完成每人每学期校级公开课2节的指标,在3月初我就提前开始备公开课五年级肩肘倒立。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它的存在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上好体育课。在课前对教学目标、内容、时间、过程以及其他教学要素更加优化统合而预先设计教学的各项准备活动。而集体备课更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同伴互助、共同协商参与、系统科学的研究以使课更加科学、更加融合。借本次公开课肩肘倒立,我才见识到集体备课的真正魅力。由于学校体育教师的缺乏,因此六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才开始接触肩肘倒立。在课的设计上定义为新授课。回顾:第一次备课试教:为使校级公开课肩肘倒立后

2、倒翻臀上课时不漏洞百出,及时发现教学设计细节的不合理性。我决定第一次在602班进行试教,602班共37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17人。602班整体学习氛围属于偏文静型,个别男生属于顽固捣蛋型(即使进行语言劝导,还是在下一秒继续);个别男生和个别女生能勇于展示,勇于提问。在设计用心方面主要放在基本部分里。请看图示一: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热身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课堂常规宣布内容慢跑热身活动A头部B肩部C腰部D手臂夹肘E脚尖xxxxxxx x xxx (图1)x-x x-x x-xx-x x-xx-x x-x x-x 图2 一、主教材(后倒举腿)a人体字母b引出“L”并修饰c升级”L”(

3、叉腰夹肘)d完整练习二、副教材(鸭子走路)1、主教材同图(两人一组)2、图3xxxxxxxxxxxx放松:反口令按摩小结师生再见简略的教学设计图示,简单的设计方案。在执行中确实带来了较大的漏洞。课结束后我已经懊恼不已。从自身心理层面来说,上课本身就成了折磨我的“利器”不断地提醒我的不细心、太随便,就因为设计态度欠端正,对自我要求过低,致使上课上得心里直叫累,上课节奏把握不准等等;从教材设计应用于教学来说,整个环节设计并没有做到环环紧扣,内容也没有层层递进,更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进行再创造。 第一次反思拨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我认为应该直面正式自我,从源头抓起并进行自

4、我纠正。首先准备部分添加第三个小内容队列队形(跑步走,立定),这个练习设计意图其一复习相关内容,为热身环节做准备,其二在课之初让学生无反感的进行集中自我注意力练习。其次热身环节中,慢跑内容如何过渡到准备活动这是关键,一使器材能到位,不浪费时间;二使课内容紧凑,做到紧扣。想了许久还是找不到恰当的内容。于是我决定慢跑入垫(考虑到基本部分两人一组练习),意图在于防止撞伤,解决方案:给每两位学生在课前发相同的数字,并且慢跑中恰当吹哨,控制学生数字对应的垫子位置,防止东边找西边而西边找东边现象。最后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未改。第二次集体备课并教学:带着自认为还可行的方案开始进行集体备课。这也是我入校以来第

5、一次感受集体备课的“魅力”(对它能起到的作用还是持怀疑态度)。在整个集体备课中,我把所有的教学设计以说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并对存在热身部分环节的疑虑也一一“倾诉”。体育室里鸦雀无声,沉默片刻后,组长和同事就为我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建议。首先解决热身部分,组长建议:一、慢跑喊数抱团抢垫,意图既为热身又为下一教学内容缩短更多的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上课时间)。二、准备操能不能改为准备健身操(配上活跃的音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内容要为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做铺垫)。三、能不能一人一垫,意图增加练习量,提高练习密度。其次基本部分主教材肩肘倒立后倒翻臀,建议人体字母后能否再进一步进行引导例如向上骑自行

6、车等,意图在于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而不是简简单单说:“能不能让字母“L”更加修长!”。副教材鸭子走路,建议:由于主教材肩肘倒立教学内容练习量不够,因此副教材选择上就应为主教材而服务,鸭子走路设计不错,但练习量未必够,能不能用传统的追逐跑会不会更好些。如此形式的备课,已经让我脑子一片混乱,也有忠言逆耳之味道(不舒服原因很简单基本上整个教学设计都得大刀阔斧一番)。但是迫于公开课迫在眉睫,只能晚上“挑灯夜读”,反复思索,终于图示二出炉,请看: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热身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1、课堂常规2、宣布内容、要求3、队列队形(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1、慢跑喊数抱团抢垫(数字5、

7、3、1)2、垫上柔韧伸展操a、头部b、肩部c、叉腰夹肘d、体转e、绷脚尖 XXXX (图示一扇形) X (图示二扇形,一人一垫)1、主教材(后倒举腿)a人体字母b引出“L”并修饰(骑自行车)c升级”L”(叉腰夹肘)d完整练习e集体展示2、副教材(拿垫往返跑)同图示二(保护和帮助是前后两人为一组给予帮助)X X X X (图示三,一人一垫跑到指定地点叠好返回击掌)1、放松练习:反口令轻敲2、小结3、师生再见此次上完公开课,确实自我感觉良好且在课后评课时同样也得到了各位同事的好评。让我为之兴奋,为之振奋。再次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各抒己见并逐步统一建议:基本部分虽然导入“L”骑自行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并不自觉做到翻臀动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忽略着重点是压垫、翻臀和夹肘。因此不用过多强调骑自行车,这样反而变了味。第二,我们认为基本部分教学内容中许多名词欠恰当,可以把人体字母、引出“L”并修饰、升级“L”改为臀部着垫“L”、背部着垫“L”和夹肘着垫“L”,这样更为贴切、合理。反思一、开展集体备课之好处借助本次校级公开课肩肘倒立后倒翻臀,这2次初体验(集体备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它所发挥的重要意义。1、从本次课来说,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让我们体育教师集合各自的智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从本次课来说,自我教学水平有一定提升。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全程优化,参与整个过程实质上等于自我专业发展的一个过程。3

9、、从本次课来说,整个教科研氛围更加浓厚,气氛更加活跃。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相互交流、探讨直接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教师的特长,完善课堂教学。二、开展集体备课在我校之矛盾我们不得不承认集体备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整合集体智慧,达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认清事实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学常规在我校开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它是否适合每次都能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时时处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1、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我校专职体育教师2名,代课体育教师1名,共19个班级。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每人还得负责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与各项检查。身兼“数职”抽出三人的共同的时间那是少之又少,若把集体

10、备课融入各个教学单元中既要做好分工,又要进行预想、讨论、整合、上课再整合我认为那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专职体育教师就这么些人。2、集体备课认识不到位。据我进入大隐镇校开始,有听过城区学校运用集体备课的事例,但都是听别人说,没有自我亲身体验先进的集体备课过程。因此对集体备课缺乏正确的认识,从本次公开课要经历集体备课的过程,内心有点无法接受,觉得麻烦。直至实施这个过程,才有所片面的了解。因为我们都在摸索。三、开展集体备课之我认为集体备课是与教师个人单独备课相对应的。集体备课的精髓也就是教师们各自认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探讨,最后整合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

11、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优势是可见的,可若要在每个学校中实施集体备课这个教研活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照葫芦画瓢。因为每个学校的学情都不同,找到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每人完成个人备不同年级的课已经消耗我校体育教师的空余时间,再加上零零碎碎的“工作”。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再有过多的时间去准备每个单元的教学。若体育教师配备齐全我们还可以在集体备课前进行各年级段分工(各个单元),我们确实减少了工作量,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整合了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班级。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加工因此我认为我们学校不具备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次课都能进行集体备课的能力。在软件设施无法达到而集体备课确

12、实能较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时,我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找对策。根据上述分析,我校只能统合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建议每学期完成一定的教学设计(就如乌龟一步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总会到达终点),日积月累后总会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分时、分段、分内容”。结语本学期为完成教学常规所规定要求准备校级公开课之一肩肘倒立后倒翻臀,在这整个过程中真的收获良多。除了对本课文自身教学内容反思之外,更对所经历的初体验集体备课进行了所思所想。因为它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教学经验、资源的共生共享,实现由“我的教学”向“我们的教学”转变。而我们大隐镇校体育组必然也会随着“优势所趋”进行对开展集体备课方式摸索,也必然将会再磕磕碰碰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