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47107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五五普法内容范文 篇一:五五普法主要内容 “五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 社会法制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林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二、新中国民族法治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外国法治文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

2、的思想前提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 第二章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第一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准确把握依法治国林的深刻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的威严 三、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节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 二、坚持严格执法 三、模范遵守法律 第三章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第一节执法为民

3、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一、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一起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和具体体现、 三、执法为民是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第二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一切依靠群众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一勤政守法 二、甘当公仆 三文明执法 四、清正廉洁 第四章牢固树立公平公正的理念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二、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神圣职责

4、 第二节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一、合法合理 二、平等对待 三、及时高效 四、程序公正 第三节公平正义理念对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坚持实体工作和程序公正并举 四、坚持工作与效率并重 第五章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第一节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二、服务大局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三、服务大局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第二节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三、保障社

5、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节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 二、立足本职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第六章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 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一、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 二、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

6、第三节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 第七章人民主权 第一节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概念 一、主的含义 二、人民主权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 一、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二、坚持人民主权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职要求 三、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人民主权与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节人民主权与宪政 一、宪政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宪政 三、社会主义宪政的主要作用 第四节人主权的法治保障 一、宪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二、立法对人民主

7、权的保障 三、执法与司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第八章法律权威 第一节法律权威的含义和特点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 二、法律权威的特点 一、法律权威是法治理念的要求 二、法律权威是推行法治的前提 三、司法权威是法律权威的基础 第三节维护法律权威与坚持党的领导 一、维护法律权威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党的领导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保障 第四节维护法律权威与人民当家作主 一、人民当家作主需要法律权威 二、法律权威需要人民的维护 三、人民民主何以维护法律权威 第九章保障人权 第一节社会主义人权观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二、人权的概念与特征 三、社会主义人权纲领 第二节人权入宪的意义 一、人权的一般价值 二、人权入宪的

8、意义 第三节人权的法治保障 一、人权的国内发保护 二、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篇二:五五普法内容 “五五”普法常识宣传内容 20XX-05-27 1、什么是“五五”普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简称“五五”普法规划)。 2、全国人大在何时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XX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3、“五五”普法开始时间: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 4、“五五”普法规划起、止时间: 20XX年至20XX年。 5、“五

9、五”普法规划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可分为3个阶段,即: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上半年;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 6、“五五”普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7、“五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 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

10、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8、“五五”普法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二)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六)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七)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9、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 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10、法制宣传教育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六进”内容

11、: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统称为“法律六进”。 11、“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年确定的: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四五”普法规划中,明确规定把每年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12、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3、宪法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4、建国后我国共制定几部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制定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即现行 宪法)。 15、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过哪几次修改,一共修改了几条: 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和2O04年3月作过四次修改,一共修改了31条。 16、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