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40009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伤仲永同步练习 篇一: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收族为意: (4)、自是:(5)、指物作诗立就:(6)、其文理: (7)、稍稍宾客其父:(8)、日扳仲永:(9)、不使学 (10)、从先人还家:(11)、余闻之也久:(12)、泯然众人矣: (13)、卒之:(14)、彼其受之天也:(15)、今夫不受之天: 2、翻译下列句子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2、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能力提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

3、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 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答案: 一、(二)1、(l)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2、C3、B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

4、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篇二: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同步练习 命题人:杨婷婷时间:20XX.2.23领导签字: 班级姓名成绩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

5、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2)“父利其然”中“其”指。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3)不能称前时之闻()_(4)泯然众人矣()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线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B泯然众人矣()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自为其名() (3)A余闻之也久()B不能称前时之闻() 4.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有错误的

6、一项是() A“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B“忽啼求之”的“啼”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岁方仲永哭声洪亮、顽强好学的情态。 用心爱心专心1 C“忽啼求之”的“忽”,“即书诗四句”的“即”和“自是指物作书立就”的“立”,这三个字极写出方仲永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和愚昧无知之态。 6 “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 二、阅读理解 57题。 7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7、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用心爱心专心2 篇三: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未尝识书具()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先人还家()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4用原文填空。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

8、思的句子是“_”。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_ (2)泯然()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

10、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其具体做法是 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曾经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文采和道理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pnychnmn 3自己的他的他的他的这种 4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二、阅读测试题 1(1)同乡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 2(1)chn相当(2)mn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