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039431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上期衡阳市八中高-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302,共60分)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 经营方式的变化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原始农业使用耒耜到汉代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再到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不是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与手工业无关,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

2、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3.根据“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图)”,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A. 奴隶社会的经济就是小农经济B. 自然经济就小农经济C. 小农经济是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是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就是指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主要单位的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是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奴隶社会的经济就是在井田上耕作,属于集体耕作的模式,排除A。自然

4、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排除B。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一种,排除C。4.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宋元丰年间诸路垦田情况统计表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开封府界1,333,167两浙路36,247,756京东路25,828.460江南东路42,160,447京西路20,562,238江前西路45,046,689河北路26,956,008荆湖南路32,426,796陕西路44,529,838荆湖北路25,898,129河东路10,226,730福建路11,091,453总计139,436,841总计192,871,270A. 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B.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C.

5、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D. 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与材料不符合,因为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垦田数量的差异而非人口的差异;B选项表述不准确,因为材料仅仅涉及的农业方面的垦田数量,并未涉及到整体的经济,为此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已经”表述太过绝对;C选项表达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抑商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因为材料的主旨是垦田数量南方超越了北方,说明南方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北方,故正确。5.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 交易时间不受限制B. 受到政府严格监管C. 交易场所遍

6、及城中各处D. 起源于农村的“草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可知在东汉交易必须在制定的地点上进行,这说明政府对集市交易的监管比较严格,B选项符合题意。交易时间不受到限制是在宋朝以后,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市”的设置在特定区域,C选项排除。“草市”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市的发展的准确把握。汉朝时期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市坊分开,指定地点进行交易。6.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

7、排列,距今(2019年)(2019年)最近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青花瓷元朝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青铜鼎在商周时期已经存在,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素纱单衣在西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珐琅彩在清朝,距今(2019年)最近,故D正确。7.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A. 传统贱商观念B. 鲜明的反封建意识C. 等级制度的强化D. 理学对人性的桎梏【答案】A【解析】材料中“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

8、死不从”主要是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措施导致对于商人歧视的影响,故项正确;材料中是反对嫁给商人,不是反封建,故错误;中等级观念不符材料意思;理学思想是北宋时期出现,故D错误。【点睛】紧扣关键信息解答选择题:1.抓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如本题中的“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2.注意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如唐代名士、C项中的“强化”、D项中的“理学”等。8.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城市由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此变化反映出A. 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B. 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C. 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D. 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

9、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时期坊市分界严格,宋代时期坊市分界打破,出现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城市职能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B项,题干并未体现商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排除。D项,题干强调城市适应一般市民的生活需求,而非下层市民主导城市生活,排除。9.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是明清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一豪宅。该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 留下了晋商文化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 影响

10、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可知晋商将积蓄用于扩房建屋,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积累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因此,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利于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D项正确。 留下晋商文化属于积极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商参与的是商品流通环节,属于卖方,而非为商品提供市场,也并未使手工业缺乏市场,故B项错误。晋商未将财富转化为资本,并未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其主要的消极影响是不利于自身的扩大再生产。故C项错误。10.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 纸币便于随身携带B. 封建政府优

11、化商业环境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不便携带,不能适应大宗交易,而纸币交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故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选C;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重农抑商为基本政策,限制商业发展,排除B;明清时期,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D。11.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A. 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B. 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C. 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D. 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

12、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可知宋代的商业管理体现了官商分利,其管理政策更加实际,故C正确;材料“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可知政府只是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了民间经营,而不是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政府主动把一些不适合政府经营的环节让出,无法得出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的商业经济管理政策的变化和灵活性,没有体现民营

13、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江南优越自然环境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朝中期以前江南经济落后,到南朝时期经济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农业发展迅速及手工业发达。这种发展在于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见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传播成为促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D。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只是经济发展的条件,而非主

14、要原因,故A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此时南方经济发展只是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基础,故B错误;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排除。13.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鼓励民间贸B.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C.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禁政策。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排除ABC项。14.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

15、,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A. 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B. “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C. 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D. 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可知清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弛,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不是放弃,故A错误;C项“厉行”错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故C错误;乾隆时期实行“独口通商”,不是“积极对外贸易”,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清朝的海禁政策。题干是对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二十二年海禁政策的对比,可以发现海禁政策由松弛到厉行的变化。1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