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33996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三、外交照会范文 篇一:中国近现代外交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选题思路】: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当今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中外关系显得愈加重要。一个国家的外交变化不仅是由本国的国情来决定,也受制于它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历史发展。因此,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历史变迁也有助于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考点提示】: 一、近代的屈辱外交 1.晚清时期。晚清外交以屈辱为特征,被动打开大门,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

2、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北洋军阀时期。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进行全民族抗战。1942年中国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与盟国积极合作共反法西斯。 二、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逐渐形成。新中国的成

3、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从独霸全球的战略出发,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唯一正确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

4、两个趣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随之作出重要调整。我国坚持长期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认识拓展】1.自古以来,中国就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发展

5、友好关系。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传统的外交政策。 2.历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如何,取决于本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 3.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下,一个国家想封闭起来搞建设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融入世界潮流。但在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外交政策。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

6、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 220XX年的5月9日是“二十一条”签订97周年,“二十一条”的签订之所以被中国人民认为是“五九国耻”主要是因为() A北洋军阀政府公开成为列强的工具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C条约实际上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D袁世凯全部接受了日本的侵略要求 3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于蒋介石发动的高潮不予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与苏联的关系B.对中国人民的声讨表示友好 C牵制日本力量的需要D.蒋介石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 4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45年9月日本战败签字

7、投降;1972年9月,中日建交;20XX年9月18日,中、日、韩三国合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在中国南通开幕。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们对中日关系可以作如下思考() 历史上日本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日两国都应该忘记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甩掉包袱面对未来中日两国都应该牢记历史教训,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中日两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ABCD 5.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

8、、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 7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是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BCD 8

9、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9.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10、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11.国家主席胡锦涛20XX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 () A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B履行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C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作用D中国的国家利益

11、1220XX年10月14日,在前苏联时代就被占领的黑瞎子岛西部,包括银龙岛在内的174平方公里的土地移交中国。对于历史上的中俄(苏)关系叙述有误的是() A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B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C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是19591961年出现经济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D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第十二款西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国六月

12、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此上谕内已简派外务部各王大臣矣(附件十八)。且变通诸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均已商定由中国全权大臣屡次照会在案。? 辛丑条约原文 材料二:(第一号)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在两国 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议定条款如下:(一)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所得各种权利利益让与等项,概行承认。(二)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第五号)(一)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二)所有在中国内

13、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三)向来中日两国,屡起警察案件,酿成争衅,故须将必要地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官署,聘用多数日本人,筹画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中华民国四年一月十八日,日本公使日置益提出条件原文 前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知识界中人,对和会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幻想。连老于世故的外交总长陆徵祥都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所当然地在和会上名列第一等级,有5位代表。未加细想,就派出来5位正式代表。可是,当中国代表团到了巴黎才知道,中国被排在最后一个等级,只能派两人出席和会。?由于陆徵祥的身体不好,实际上最有才华的留美学生顾维钧,成了事实上

14、的首席代表,这对中国人在和会上的折冲樽俎,大为有利。?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陈词,一度使这个问题闪现出一丝曙光。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山东的历史讲起,三言两语就阐明了山东和胶济铁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同时引经据典,引证国际法名家的见解,认为和会理所应当让中国直接收回山东的权益。日本代表牧野男爵的发言则相形见绌,?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材料三:l929年4月27日,南京政府外交部向英、美等国公使发出照会,要求各国及早放弃领事裁判权。各国以中国司法制度尚未完善为借口加以拒绝。1931年,南京政府为了在国民会议召开前实现其吹嘘的开辟“外交新纪元”的诺言,于5月4日公布了管理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12条,声称自1932年1月1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