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33640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一诺千金的小故事 篇一:一诺千金的故事 “?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学生吕江(化名)用3年时间践行了“一诺千金”四个字。3年前,大四学生吕江为救身患白血病的父亲在网络上发文募捐,为父亲借钱治病;3年后,虽然父亲已经重病过世,但他仍旧践行承诺,寻找当年为自己捐款的好心人,将自己

2、工作赚来的一点积蓄还给当年捐款的好心人。 缘起大学生发微博借钱救父 20XX年6月,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江的父亲被诊断身患白血病。因家住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至少40万元的医疗费用,被迫无奈,吕江在微博、淘宝等网络平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向大家借钱,同时承诺会在35年内还钱且支付每年5%的利息。 时隔3年,5月10日,正在天津出差的曾先生突然收到吕江的电话。20XX年吕江在网络上求助时曾先生曾通过银行向吕江转账捐款,没想到3年后会接到吕江的电话表示要还钱给他。随后,曾先生收到吕江汇款的银行短信、金额,甚至包括吕江当年在网络上承诺的利息。 20XX年6月,一封实名署名的求助信在

3、网上被广泛关注,写信的是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江。吕江在信中写到自己家境困难但父母仍咬牙供自己读书上大学的经历,并表示父亲在当年6月被诊断为白血病,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父亲随时可能死亡。家中以务农为生,年收入不过3万元。目前已经配型成功,但无力承担骨髓移植等治疗费用至少40万元,自己无路可走,遂发布求助募捐信息。 吕江在求助信中发布了自己的身份证、父亲的白血病诊断证明、村委会的证明等文件及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并承诺将来会还钱以及利息。当时,吕江在微博上公布为自己捐款的好心人名单,详细记录了每位好心人捐款的时间、金额,并随时更新收到的捐款总额。根据吕江微博记录,截至当年12月1日,吕江共收到53

4、2283.52元钱。 讲述已经被遗忘3年的承诺 20XX年,曾先生在网上看到吕江借款救父的帖子后,通过转账为吕江捐款。 今年5月12日,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忘记了当时捐钱给吕江的事情,也忘记具体捐了多少钱,没想到时隔3年竟然还能收到吕江的电话。在电话中,曾先生表示不需要吕江还款,但吕江坚持借钱就应该还钱,也希望曾先生能继续帮助更多的人。 曾先生表示,自己十分感动,“我没想到他还记着这件事情,并主动找到我要还钱。现在的社会还有这样诚信的年轻人真的很难得,不一味索取,还懂得感恩”。后来,曾先生还发表一篇长微博讲述这件事情: 周末,我正在天津忙着,手机忽然响起来,是个陌生号码,里面的声音很年轻也

5、很陌生:“您好,我是,您还记得我吗?” 那一刻我几乎要把它当成是诈骗电话给挂掉。“你有什么事吗?”我问。 “我给您打电话,是想还您的钱。”那个年轻的声音说。 还钱,还什么钱?我很纳闷。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在几年前曾经在微博上求助,因为我爸爸患了白血病。后来您曾经捐了我一笔钱,我现在想和您确认一下账号,把钱还给您。” 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完全记不得这件事,另外一方面是居然还会有人过了这么些年真的要还别人的捐款?这真的是现在这个时代还会发生的事吗? 当完整地说出了我常用的银行卡号,还有汇款时间时,我已经相信这事是真的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下意识地问,“你父亲现在身体恢

6、复了吗?” 很平静地告诉我,当时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帮助了他,父亲也因此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又撑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在去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学毕业,现在北京工作,想把钱都还给大家。 其人工作一年多开始用积蓄还钱 吕江老家在天津宝坻农村,家中有几亩地,主要靠务农为生,家庭年收入3万元左右。在吕江老家,村里的孩子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前往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但吕江父亲坚持让吕江好好读书升学,而吕江也不负众望,考上区里最好的高中宝坻一中。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吕江一直努力学习,20XX年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当时,村里人都来吕江家恭喜吕江父母,也为村里出了大学生庆祝。当年吕江的弟弟也即将升入高中,家中

7、经济负担很重,但吕江父亲坚持不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而是通过努力照看家里的养鸡场,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 然而,在吕江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时候,20XX年6月,47岁的吕江父亲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家中的顶梁柱一下子病倒了,成了躺在病床上浑身插着管子的病人。 为了挽救父亲生命,吕江和家人东拼西凑凑到几万元。后来,吕江父亲与一名亲属配型成功,但至少40万元的骨髓移植和化疗费用让吕江一家陷入绝望。走投无路的吕江想到了在网上募捐借钱的方式。他当时还表示,愿意“卖身救父”,如果哪家公司老板愿意借钱救助父亲,他愿意放弃考研,前往老板公司打工还钱。 随后,吕江放弃考研,开始在网上筹款。他通过淘宝、微博等网络平台

8、,发布了一篇名为“请大家帮帮我的父亲”的文章,同时附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父亲的诊断证明书、父亲的照片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账号等。这篇文章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吕江的事情。 后来,吕江在微博上公开捐款爱心名单和捐款总额,共公布了19次。截至20XX年12月1日最后一次公布,吕江微博显示共收到捐款532283.52元。 20XX年吕江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到现在吕江已经工作一年多,他表示自己现在有一些收入,条件好了一些,可以开始还钱了,并联系当年捐款的几位好心人,连带自己当年承诺的5%的利息,一并还给好心人。目前,他已经还了 1.3万多元

9、。 篇二: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

10、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11、。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一饭千金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勤劳的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

12、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随从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地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千金的。 篇三: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 共产党人的爱是无私

13、的,共产党人的胸怀是博大的。这里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自己的一句承诺不惜牺牲一切的故事。 1933年,李淑娟嫁到了束鹿县南郭村。丈夫徐山憨厚本分。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去,生活就这样平静而安宁。 1937年10月,日寇的铁蹄踏进束鹿县,从此,民不聊生。为了抗日,1938年,李淑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村妇救会主任。走东家,串西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妇女做军鞋、挖战壕、站岗放哨。 1942年5月,风云突变,日寇进行了灭绝人性的五一大“扫荡”。革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二区妇救会主任郭艳茹背井离乡参加革命,身边有两个孩子。为了革命,她决定把

14、不满两周岁的小儿子托给李淑娟抚养。淑娟接过孩子,说:“你们为了抗日不怕牺牲,我为你分担点责任是应当的。你尽管放心,生死我们在一起。”从此,她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骨肉那样疼爱。 这一年,庄稼被敌人砍了,没了收成,家家户户无米下锅,只好挖野菜、剥树皮吃,生活异常艰辛。李淑娟为了革命的后代,变卖了自己的嫁妆,换回点儿麦子,留着给孩子吃。 敌人还不断地“扫荡”。一天,敌人又来了。淑娟背起孩子,丈夫牵着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黄牛,随着逃难的人群向东南方向跑。牛走得慢,目标又大。两人一商量:咱们的命事小,可孩子要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人家父母交待。于是,两人把牛拴在树上,轮换着背孩子跑,等敌人走了,他们回来时,

15、发现牛不见了。 1943年春天,敌人以修路为名,将徐山抓进了据点,对他严刑拷打,逼问孩子是谁,徐山一口咬定孩子是自己的。敌人把他的头按到水缸里,徐山昏了过去,敌人再把他拉出来,醒来后接着追问,徐山就是不改口。最后,敌人也无奈,只好把徐山放了。 9月,修地道时,因塌方徐山不幸牺牲了。淑娟悲痛万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她一个身上。好心的乡亲们看她不但得赡养失明的老人还得抚养幼小的孩子,就劝她往前走一步,嫁个男人。倔强的淑娟谢绝了乡亲的好意,她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一家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1944年春的一天,县区干部在李淑娟家开会。半夜,敌人包围了村子,县区干部转移后,李淑娟叫醒熟睡的孩子,叫他自己去干爷爷家,孩子听话地走了。孩子刚走,十几人伪军就进了门,不由分说,四处乱搜,一无所获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