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030864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分24=48分)1.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 男耕女织B. 精耕细作C. 自给自足D. 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对自己有限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才能养活一家人,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讲到手工业方面,排除男耕女织,A错误。材料强调有限土地上投入全部

2、精力,没有讲到是否能自给自足,C错误。土地私有是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是农业生产特征,D错误。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器使用B. 筒车的使用C. 牛耕使用D. 水排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使得农业动力由人力向畜力转变,是农业技术史上第一次农用动力的革命。故C项正确。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依旧依靠人力,并未产生农用动力的革命,只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故A项错误。筒车是唐朝出现的依靠水力运转的灌溉工具,并非农用动力的变革。故B项错误。水排是东汉出现的水力鼓风治铁工具,并非农业技术上的变革。故D项错误。3.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

3、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B. 唐朝C. 南宋D. 明中叶以后【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排除ABC,所以选D。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C. 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 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中期,中国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说法错误

4、,符合题意,答案为A。根据所学知识,BCD均符合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5.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市坊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从西周到唐朝,城市的格局,一直是市与坊分开的,市内不住人,坊内不设店肆。市的周围有围墙,并且有开市和闭市的时间限制,市的设立和变迁都有政府来控制。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宋朝的的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答案为D。从以上分析可知秦朝、汉朝、隋朝的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市坊中,排除ABC。6.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

5、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D. 使农村经济彻底实现了商品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扩大,原本相对独立的农村经济也被纳入到市场当中,因此可以说城市经済带动了社会经済的商品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商品生产的信息,也没有与前代的对比,“空前扩大”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虽然唐宋时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但它依然具有政治、文化等其

6、他方面的职能,没有完全经济化。故C项错误。虽然唐宋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加快,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实现了商品化”意味着彻底的商品经济,这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7.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说明了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D.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信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指的是当时发达的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促进了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的活跃,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方贸

7、易的活跃是由某地区的商人群体促成的,故A错误;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错误。材料中仅提及了南北方的贸易,未涉及到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的出现,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8.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

8、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C中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应选C;A是说分工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说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说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某班同学在

9、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B. 汉朝出现纸币“交子”C.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D.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项符合史实,排除;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故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限制,故C项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D项符合史实,排除。10.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A.

10、 清代B. 西周C. 秦代D. 战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耕织图册画面体现出的农夫、蚕妇被要求画成雍正和家眷,表明图里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也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正确答案为D。清代和秦代已经形成小农经济,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没有形成,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封闭分散、力量脆弱。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

11、景下。1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A. 资产阶级革命B. 新航路开辟C. 黑奴贸易D. 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的信息,结合所学,15世纪开始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得地日益密切,连成一个整体,答案为B。资产阶级革命是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的,与题干内容不符,A错误。黑奴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是殖民掠夺的一个表现,不符合题意,C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

12、欧洲部分国家内开展,不符合题意,D错误。【点睛】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旧大陆和新大陆开始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了“全球史”的时代。1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这说明A.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

13、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烟叶、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等作物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见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答案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矛盾,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繁荣问题,C排除。根据常识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13.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促使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A. 海外殖民扩张B. 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C. 工业革命D. 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从“1851年,英国全

14、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1年英国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部分英国人在城市中生活,答案为C。海外殖民扩张需要人前往去征服,占领后还需要去管理,与人口流入城市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B是城市人口增多的因素,但是如果城市不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没有优越的条件,故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生率问题,排除D。14.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建筑材料不同B. 主要动力不同C. 机械特色不同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

15、以蒸汽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进入“电气时代”。故B正确。AC明显错误。交通工具是靠动力带动的,D错误。15.“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这些成就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这说明A. 科技因素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B. 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C.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以往加快D. 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科技领先英国法国3-5年,促使德国超越英法,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显示出德国是经济霸主,B错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材料中没有与之前进行对比,故C错误。从材料“英法开花,德国结果”可知德国利用的是英法的科学研究,不能说明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D错误。16.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B.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