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29302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o2o为什么这么火 篇一:为什么O2O公司的估值都那么高 为什么O2O公司的估值都那么高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O2O项目的估值那么高? 雕爷孟醒创办的河狸家美甲,3000位美甲师估值3亿美金,一个美甲师10万美金;陈华的唱吧8000万用户估值2亿美金,一个用户2.5美金。两者差了4万倍! 难怪各路大佬和投资人都把O2O当成20XX年的投资重点,这种差距简直没天理啊! 其实这背后,是O2O大潮汹涌来袭之下,对传统创业项目估值方式的彻底颠覆。 20XX年以前,给一个互联网项目估值最主要看的是用户数,其次是日活、月活、创始人背景、ROI、营收等。在那个年代,互联网创业基本还是纯

2、软件的,一个web网站或者一个app就是一个项目的全部,很少涉及线下因素。因此大家唯一能作为参考的就是用户数,一个用户1美金到几十美金不等。 而20XX年变了,20XX年是O2O元年,这一年里涌现出了大量O2O项目,比如雕爷的河狸家美甲、腾讯投资的e袋洗、不到1年估值8亿美金的趣分期等,更不要说合并以后估值7、8十亿美金的滴滴快的和1年之间估值蹿升几十倍的饿了么。这些O2O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大量涉及线下,都是以线下服务作为其商业模式闭环的关键。 在O2O时代,项目的估值已经从单纯看用户数变成了用户数、线下资源、营收的多重考核。你做美甲要看你有多少美甲师,你做大学生分期要看你有多少校园代理,你

3、做外卖要看你和多少线下餐厅有合作。用户嘛也看,但不是看有多少人下载app,那个太水了,花钱就能刷,要看就看有多少愿意花钱的用户,其实就是看营收。 20XX年之前,O2O项目和纯软件项目是没法比的,那时候投资人关注的是如果这个项目涉及线下,增长速度肯定慢,因为太重了!然而到了20XX年,O2O的风口来了,在大量资金涌入的情况下,O2O项目增长之快甚至远远超过以往的纯软件项目。比如河狸家,20XX年下来,日流水已经到了100万,比如趣分期,不到1年时间,月营收已达3亿,而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也都纷纷宣称自己日订单超过100万单。这是传统的纯软件项目想都不敢想的。 而反观纯软件类项目,则不断暴露出获客成

4、本过高、门槛低、盈利难的劣势。比如唱吧,坐拥8000万用户,但是为了打造盈利能力只能向线下KTV靠拢,走O2O的路子,把自己的模式变重。再比如墨迹天气,有了3.3亿用户,然后呢?只能卖卖广告,一天收个几万块,有意思吗? 当然,过去一年里纯软件的项目也有个别爆发起来的,比如魔漫相机、脸萌、神经猫、足迹,基本上掰着手指头数都不用换手。而可惜的是这类项目都短命,昙花一现之后就泯然众人矣了。 所以对于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来说,纯软件项目虽然可以靠一两个卖点,快速拉升用户量,但是出头的机会越来越难了,而且即便出了头也很难持久;这和O2O领域一派火爆的情景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在这种背景下,20XX年在

5、创投圈响起了一种声音-纯app类项目投资人已经不怎么考虑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人这样喊出这样的声音:不要怕把手弄脏,勇敢走向线下,前景一片光明。 习大大和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互联网”,20XX年必将是全民创业的关键一年,因此在这里给广大创业者提个醒。创业选赛道太关键了,大胆拥抱O2O吧,不要怕脏怕累,你付出了汗水会有回报的。而纯软件的项目虽不能完全拍死,但请慎入,毕竟时代不同了,你不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到头来只能事倍功半。 创业不易,与君共勉! 篇二:为什么O2O死亡率那么高 O2O的高成长性和高死亡率,意味着线上线下融合所带来的危险机会,成功的前提是决心,如让子弹飞中黄四郎告诉胡万:“如果你活着,早

6、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都活着!” CEO这个称呼从高冷的符号变得如隔壁老王般亲民,是拜全民创业潮之所赐,但更多是O2O的功劳,几年前谈理想,谈创业,好歹要凑上几位产品、运营和技术大牛,才能玩一把资本认可的风云际会,如今建个公众号就能开门接客了,创业成本的不断下探,让很多人为创业的春天欢呼,不过雪莱的名言反过来也成立,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雨后春笋般的O2O服务创造了三类玩家,首先是草根创业者,他们集中在餐饮、社区和汽车后服务等浅水区,通过搭建移动平台从传统行业中集客,企图先将后者管道化,尔后再徐图颠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度过最初的危险期,就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成功的如雕爷,而由于试

7、错成本低,失败也是相对的,往往愈挫愈奋,屡败屡战,如爱拼车的杨洋失败后建立了小饭桌;大黄蜂打车团队又打造出爱屋吉屋。 另一类是传统企业的转型,他们认识到移动时代是一部残酷的成长史,与其让别人颠覆,不如自我革命,典型的如e袋洗,已有24年历史的荣昌洗衣原来就是洗染巨无霸,之所以把已经成熟的线下布局拆出上门O2O模式, 当然不为赚钱99元一袋加上补贴并不是理性的商业模式而是只为线上集客,这种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符合传统企业的转型布局,虽然不见得成功,但多半会比草根创业活得长久。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BAT平台上连接的那些小生意,BAT不在乎他们的生死,但流量足以为其造血,这使得后者有可能变成垂直领域的滴

8、滴。 资本寒冬下,O2O当初是怎样的春天般繁盛,现在就是如何的憔悴和凋零,很多商业模式之所以禁不起推敲,除了估值泡沫,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围合中的几个关键场景串不起来。 补贴创造伪需求 O2O场景中最先被描绘的就是需求,懒人经济下时常有似是而非的痛点被发掘出来加以互联网改造,例如洗车。一大堆创业公司发现了这个看起来特别LOW的消费场景,问题诸如: 体验不佳 随意定价 但忽视了支撑这种服务的“核心技术”,对于洗干净一辆车来说,高压水枪仍是比骑着三轮的上门小工更简单、更有效也更有说服力的洗车方式,何况所谓的上门洗车仍需要车主全程陪同,对懒人一族来说并不达标。 从商业模式上说,上门洗车的效率也大成疑问。

9、一名洗车点的员工一天洗50辆车没有问题,而上门洗车尽管覆盖区域更广,一个员工最多也就能洗20辆,这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模式表面上提升了体验,但均摊的服务成本更高,依靠补贴的新客二次转化率极低。每逢过节必排长队的洗车点早就证明,这不是一项高频服务,用户对结果比过程更关注,上门洗车活在没补贴必死,有补贴则慢性自杀的尴尬中。 再如上门厨师,目标客群肯定不是懒到不想做饭的年轻白领,后者有的是比上门厨师更easy填饱肚子的方式,而只能是那些三世同堂喜欢宅在家中享受从做饭到吃饭所有乐趣的大家庭,即或在这种为数不多的家庭中,掌控厨房的大妈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阵地转让给一位陌生人?就算愿意,无法标准化的中餐又如

10、何打造出令人期待的体验呢? 这种靠补贴创造出来的伪需求,用户留存很难维系,也无法创造现金流,有干爹也未必活得下去,如雷军投过三次的烧饭饭即是一例。 如何低成本的创造现金流 这对盈利至关重要,在对需求的洞察上,互联网巴士要领先于各类上门服务,至少它发现了城市通勤这个刚需场景,而且认识到传统公交服务的缺憾不可能完全由专车、拼车等个性化出行方式填补,只要能撼动定制公交和商务班车就有机会。 拼的核心当然不是滥开线路,而是拼上座率,否则空驶的大巴光是租金就能搞死一家创业公司,除非你像滴滴那样有集客优势,还有其他产品平衡亏损。上座率的维系也不是靠补贴,而是靠月票,后者稳定了客群,保持了现金流,当然用户愿意

11、为月票埋单,首先是你要提供更多如早餐、WIFI之类的增值服务,说到底考的还是运营能力和成本控制。 至于外卖已经是巨头的禁脔,新美大的员工规模突破3万,背后还站着腾讯和阿里,百度外卖有钱包支撑,到家美食会掌握了高端用户,先不提运营,单是新美大或百度在支付环节的减免就足以玩死那些不得不承担着微信支付或支付宝6费率(有些甚至更高)的创业公司了。 服务品质难以掌控 在所有O2O业务中,在线教育对服务品质的要求最高,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在经历20XX年平均每天就有2.6家公司诞生的火爆之后,死亡也接踵而至,20XX年殉葬的就超过30家,究其原因无非吹牛太多、深耕太少,表现出来则是三个趋势: 1、做外教和

12、K12的高度同质化,只能加速并购重组; 2、巨头介入,百度收购传课网,腾讯、网易、淘宝、小米、金山、YY等也都虎视眈眈; 3、强势的传统教育机构纷纷开出线上平台,整合垂直资源。 在线教育并没有变革教育本身,它只改变了教育的载体,所以廉价创新很多,如余佳文那样的搅局者,他和他的超级课程表走马佳佳产品未红人先红的老路,然后再将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眼球引向产品本身,它顶多解决了传统教育获取用户的方式,但在服务上并没有任何优势。在服务搭建中,在线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服务,还要服务于机构和老师,前期投入甚巨,储备足够数量的课程体系又特别漫长,整个过程艰苦而繁琐,真正能靠网络速成的其实是更开放的公开课,但那又是

13、巨头的自留地,网易公开课仅目前就有3000余门课程、2万集视频资源,刚刚亮相的微信公开课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后起之秀还有电商平台京东商城,它的“教育培训”频道,主攻早教幼教、艺术培训、语言培训、网络课程、学习培训五大类。 所以整个行业触目所及的都是捞快钱失败黯然退出的创业例子,如梯子网,剩下的则不断转型和变换产品线,这只说明不能用营销的思维来做运营,不能用产品的思维来做服务,在线教育这种需要深耕的行业,并不适合那些急功近利的创业者。 篇三:为什么O2O死亡率那么高 为什么O2O死亡率那么高?新进创业 者还有机会吗? 导语:当你钱烧完了,没有补贴了,谁还跟你玩? O2O这件事其实不是一夜之间诞生

14、的,远在PC时代的大众点评就已经实现了消费者在线上找到商家,线下进行消费的OnlinetoOffline的最初模式,但整个行业的真正爆发是在20XX年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之后。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O2O行业的鼻祖是滴滴和快的,要不是阿里和腾讯两个土豪烧掉了几十亿让上亿中国人民的手机都绑定了银行卡,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O2O平台根本都不会诞生。 因为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紧密结合,大多数O2O项目听上去很美, 它们把老百姓本来也要花的钱通过平台来支付,貌似离钱很近;再通过 强力的地推和高额的补贴可以获得明显的增长,一时间人人都成了风口上的猪,生怕错过了这波移动互联网革命浪潮。可是时间稍长大家逐渐发现,

15、和电商游戏社交这些相对成熟的互联网行业相比,O2O有地域的限制后期增长速度慢,用户数量的天花板明显,边际成本很高,运营成本惊悚,毛利却是奇低无比,很多项目即使做到极致,也没有盈利的可能。结果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好多曾经风光无限的O2O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甚至连怎么死的还没搞清楚。 当然,O2O创业也必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作为后来者或者想初创O2O平台的也并非没有机会而是要更多的大开脑洞,呵呵,安利一下:认真阅读理解下面几个问题可能对你的成功率更有帮助。 怎样的一个O2O项目才算好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互联网本身的意义在于提升效率,O2O就是为了效率而生的产物,一个有价值的项目应该是商家和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