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95027520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部编)(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在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_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_,南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第四军,温故知新,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导 入 新 课,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

2、征,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直接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 (根本原因 ),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004,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瑞金,人 物 扫 描,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3、交给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李德,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2、长征的开始,开始时间:,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地点:,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强渡乌江,陕甘宁,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

4、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 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冲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瑞金武阳围渡口红军出发地之一,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烈士纪念碑园中的群雕,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陕甘宁,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

5、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内容:,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意义:,第1

6、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旧址,相 关 史 事,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 (1935年),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共诞生 (1921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巧渡 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过草地,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二、过雪山草地,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

7、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陕甘宁,巧渡金沙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金沙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强渡 大渡河,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

8、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陕甘宁,巧渡金沙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美国记者斯诺和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们的合影,大渡河纪念碑,相 关 史 事,飞夺泸定桥 的22勇士,泸定桥边万重山, 高峰入云千里长。,中 央,突破湘江,于都,瑞金,遵义,强渡 大渡河,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陕甘宁,爬雪山,巧渡金沙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走过的雪山,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小辣椒, 闪红光, 行军锅, 响叮当。 一道

9、道悬崖头上横 一条条深谷脚下躺 时而狂风卷飞雪, 刺骨凉, 氧气薄, 憋得慌。 有个战友倒下去,,眼晴似合又似张同志们,莫悲伤, 踩着我肩继续上! 埋战友, 更悲壮, 裹腿布, 绑又绑。 誓同蒋匪斗到底, 三座大山全扫光, 围追堵截奈我何, 踏破雪山向前方!,有个战士倒下去,红军走过的雪山,中 央,突破湘江,过草地,于都,瑞金,遵义,强渡大渡河,松潘草地,吴起镇,会宁,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陕甘宁,爬雪山,巧渡金沙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10、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红军走过的水草地,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陕北吴起镇会师:,(2)甘肃会宁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中 央,突破湘江,过草地,于都,瑞金,遵义,强渡大渡河,松潘草地,会宁,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 封锁线,强渡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陕甘宁,

11、爬雪山,巧渡金沙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吴起镇,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吴起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宁,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1934年8月开始长征,部队17万多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

12、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近8万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会宁会师楼,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红军长征胜利历史意义:,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8万 3万 6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材料研读,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13、,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4、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就焕然一新了。,原因,经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瑞金,1936年10月),意义,(1934、10-,本课小结,课后活动,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1)如果你是演讲者,你将搜集哪些相关资料?,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渡过乌江、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解放遵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课后活动,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2)在你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中,你会突出哪些重大事件?说明理由。,遵义会议长征的转折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

15、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2、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课后活动,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怕困难、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课后活动,红军长征 途经11个省,1、遵义会议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道路 B、红军军事 C、党的组织原则 D、党的领导核心,D,课堂练习,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湘江战役 巧渡金沙江 吴起镇会师 飞夺泸定桥 甘肃会宁会师 爬雪山,过草地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