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19005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4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一:20XX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

2、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程设计: 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

3、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 (1)成因。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3)风向如何改变?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

4、气候吗?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4 4、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6、拓展训练: 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归纳:亚洲的河

5、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特点: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2)内流区面积大。 讨论: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 8、析疑点拨: 亚洲河流特征成因。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大洋。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 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内流区面积大。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 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例如:锡尔河、阿姆河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

6、为外流河) (3)航运价值高 9、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人口分布不均匀 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10、教师总结。 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7、。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放录像。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来分析。 八、板书设计: 亚洲气候的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九、作业布置: 完成填充图 教后记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1.2非洲(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初步学会从自

8、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教学难点: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

9、式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

10、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

11、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 篇二:20XX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第六章认识大洲 1.1亚洲及欧洲(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