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91937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0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化学论文范文 篇一:关于化学论文 浅谈我们身边的化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食品已经逐渐的飞入寻常百 姓之家。而在人们开始享受各种美味食品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这严重的影响 到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和对食品的购买欲。 从三鹿的问题奶粉到上海的“彩色馒头”,再到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这些 食品安全事件不禁一次次的伤害者千万国民的心,让国民脑子中始终紧绷着食品安全 这一根弦。而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却始终和一个重要的角色食品添加剂有着脱不了 的关系。本文就重点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1、定义 食品添加剂通常是指人们为了改善食品质

2、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 或储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 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 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 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生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 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 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用途的不同分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 类:防腐

3、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 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 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美国FDA规定的有32类,欧洲共 同体有9类,日本将食品添加剂划分为25类。 3、功能 ?能保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储藏期;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色、香、味或质地; ?便于食品加工,能直接使用,也能间接使用。 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 这是一类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从那不会烂掉的“泡菜”到那打 开口后放置一星期却也不见发霉的袋装零食,防腐剂以其杀死某些微生物或抑制其生 长的

4、作用而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食品用防腐剂主要是化学防腐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类防腐剂主要有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过碳酸钠等。有机化 学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盐,丙酸,乳酸,脱氢己酸和己酸衍生物, 低级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磷酸盐,氨基酸类等。 但是在使用防腐剂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甲醛,甲醛的水溶液又称为 福尔马林。虽然其不是食品级的防腐剂,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它来制作动物标本,还 用它来浸泡腊肉、海产品(最常见的就是带鱼)、猪血、鸭血等。产品浸泡之后不仅 色泽艳丽,而且保鲜持久。但是,它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并不被人们看好。又如

5、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会生成肌色原。肌色原也具有致癌的作 用。 虽然像上述内容一样,防腐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就大多数的防腐剂而言, 防腐剂在人体器官中很快被分解或从体内排出去,因此在一定的使用浓度范围内,不 会对人体赵成显著的伤害。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少吃含防腐剂的食物,多吃一些刚刚做好的、 不加防腐剂的食物。那样既能以防万一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人的生命是宝 贵的,谁也不敢拿生命开玩笑。 2、抗氧化剂 当你所吃剩下的点心或饼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哈变”。而为了防止“哈变”, 保持食品品质,人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加入抗氧化剂的方法,尽可能地将氧化

6、作 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抗氧化剂和防腐剂一样,也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的如维生素E、L-抗坏 血酸、植酸、萝卜红色素等;合成的如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26-二特丁基 对甲醚没食子酸丙酯、异抗坏血酸钠等。 抗氧化剂不仅在抗氧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腌制品中的致癌 物质亚硝胺的形成。虽然抗氧化剂家族里有像维生素E一样的天然无害的宝贝而 且基本无害,但是过多的摄入一些抗氧化剂也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3、食用色素 这是一类很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又称为着色剂,主要作用是把食品打扮得让 人垂涎欲滴,经食品染成一定的颜色从而增加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达到经食品卖 出

7、去的目的。 常用的食用色素有60多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有53 种。食用色素按其来源也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是指天然食物中的色素物质,凡是从动植物、微生物原料中提取的 色素称为天然食用色素。常见的如胡萝卜素、甜菜红、辣椒红、红曲米、栀 子黄、姜黄素、酱色、高粱红、可可壳色、叶绿素铜钠等。 ?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可用于食品着色的色素。人工合成色素 种类很多,但可用于食品着色的安全无毒的并不多,我国允许使用的包括胭脂红、 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赤藓红、新红、靛蓝和亮蓝等。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有一种听似色素,但却不是色素的物质却也

8、被应用于食品染 色,而那种物质就是苏丹红。苏丹红并不是食品添加剂,虽然其名字听着特别像, 但它就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其目的是 使其增色,也用于些地板等增光。可是一些不法商人却将使用在食品之中,从而出现 了我们大家特别熟悉的“红心鸭蛋”、火红火红的“辣椒”、颜色鲜艳诱人的“烤鸡翅”、 “烤肉”等等。它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气官具有明显 的毒性。这也造成了很多无辜的人民死亡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被其亮丽鲜艳的外表蒙骗。 4、甜味剂 甜味是甜味剂分子刺激味蕾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理的过程。甜味 是易被

9、人们接受且最感兴趣的一种基本味。它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爱好,还能改进食品 的可口性和食品的某些食用性。凡是能产生甜味的物质统称为甜味物质或甜味剂。甜 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也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如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浆、麦芽糖醇、山梨糖醇、 木糖醇等。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糖精钠、环己基氨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糖醇类甜味剂,主要有D木糖醇、D山梨醇、D甘露醇 和麦芽糖醇4种。它们在人体内吸收和代谢不受胰岛素的影响,也不妨碍糖原的合成, 是一类不使人血糖升高的甜味剂,为糖尿病、心脏病、肝脏病病人的理想甜味剂。

10、它 们具有保湿性,能使食品维持一定水分,防止干燥。山梨醇还有防止糖、盐从食品内 析出结晶,保持甜、酸、苦味平衡,维持食品风味,防止淀粉老化的功效。木糖醇和 麦芽糖醇还不易被微生物利用发酵,也是良好的防踽齿的甜味剂。国外已广泛将木糖 醇用于各种食品和调味剂中。 并不是食品越甜越好,若食品太甜的话,像一些含有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 等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有害,特别是老人、孕妇和儿童。 三、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问题 食品企业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激烈竞争,使一 些食品企业铤而走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按有关规定执行,从而出现滥竽充数的 情况,甚至有些企业用的纯粹是低档次人工合

11、成的劣质品。 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各种食品添加 剂使用的种类和范围,超出这些范围和品种就不是合格产品。一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 意识,根本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从而出现了例如20XX年7月媒体报道江苏 金浩茶油等一些公司生产的茶油含有超国家6倍的苯并芘的事件。这对人们的健康产 生了巨大的威胁。 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据了解,苏丹红在我国存在近十年之久,最初被查的原 因是源自英国对含苏丹红食品大规模下架的警示,随后我国也发出了禁令;其次有关 肉干、肉脯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不得使用人工合成色素。但近来市场检查中 仍屡屡检测出不少牛肉干(粒)制品中含有柠檬黄、

12、日落黄等人工色素,为能扮出“靓 相”以揽客牟利,厂家猪肉脯类制作中违规使用最多的是人工色素“胭脂红”。 此外还有食品添加剂的残余量的控制问题等,这些行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 的威胁,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立即制止。 四、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改善措施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 作为人民的坚强后盾,政府应加强其的监管力度,严厉的惩罚违法、违章企业。 政府应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内 容做到统一规范,迫使不合格企业完善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 用、管理科学规范。 公民应提高安全意识 作为最大的受害者,公民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的安全防范,杜绝食用变质、 三无产品。公民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观察食品的标签,在确定食品使用的添加剂对人 体无害时再购买。此外公民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公民也 要抑制自己的好奇心理,不要买一些看上去十分鲜艳的食品,就像那大量使用了苏丹 红的“红辣椒”等产品。 食品企业应科学生产 作为食品的生产企业,其肩负着千千万万人民的期望。在食品生产时更应该做到 科学生产,从自身做起不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不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