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81048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数学发展史小论文 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是一门积累性科学,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数学发展史小论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研究中国的数学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 1.1起源与早期发展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国数学发展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记数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找到记数的文字.如独立的记数符号一到十,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还有十进制的记数法. 在春秋时期出现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使用算筹进行

2、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古代的算筹多为竹子制成的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以此类推,并以空位表示零.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在几何学方面,在史记夏本记中记录到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勾股定理中的勾三股四弦五已被发现. 1.2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形成在秦汉时期,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系统化、理论化,相应的数学专书也陆续出现,如西汉初的算数书、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以及南北朝时

3、期的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一系列算学着作. 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以及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年,以问题形式编写,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特点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 中国数学在魏晋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证明了数学定理和公式,详尽注释了周髀算经,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刘徽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在南北朝时期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

4、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着作.最具代表性的着作是祖冲之、祖父子撰写的缀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1.3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盛衰时期 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着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是秦九韶和杨辉.秦九韶在其着作的数学九章中创造了大衍求1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求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数学高次方程根法),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解题原则

5、.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给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这个三角形数表称为杨辉三角.杨辉三角在西方又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杨辉比帕斯卡早400多年发现. 随后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了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 2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是指

6、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开始于清末民初的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后,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明显的起色,很多回国人员后成为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着名的数学家及其贡献主要有: 2.1陈景润及其代表作 陈景润是世界着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1966年,陈景润攻克了世界着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在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在世界领域也是遥遥领先的. 2.2华罗庚及其贡献 华罗庚是近代世界着名的中国

7、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推进华林问题、塔里问题的结果,在圆法与三角和估计法方面的结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着作有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量函数论及合着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他在普及应用数学方法、培养青年数学家等上都有特殊贡献. 2.3苏步青及其成就 苏步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外享有成名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

8、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对培养中国早期的数学人才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4吴文俊及其贡献 吴文俊是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XX)。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 3

9、研究中国数学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是一门积累性科学,国内外许多着名的数学大师都对数学史都有着深远的研究.研究数学发展史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和历史借鉴,使我们的科学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或错路.从数学发展史中,我们要明白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是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数学的概念来源于经验,与自然科学的生活世纪密不可分,在经过数学家严格的加工与推理后形成数学这门科学.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弄清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一个理论的兴旺和衰落,影响一种重要思想的产生的历史因素,有利于了解数学的现状,指导数学的未来,更好地接受以及学习数学,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借鉴和汲取教益,促进现实的科学研究,从而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1王青建.数学史:从书斋到课堂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2:152. 2郁组权着.中国古算解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10:138-141:216-218. 3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