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80966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篇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论文 摘要:通过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问卷,针对我国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将近500所的学校中四千名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研究和调查,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的年龄、教学时间、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学校种类对教师教育心理学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现状调查;影响因素中小学教师实施成功教学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而教师具有一定专业化知识可以通过其拥有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而表现出来,同时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专

2、业能力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并研究影响其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教师的健康发展,为中小学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一共抽取了将近五百所中小学学校的四千名教师内容包括了学生评价、教学知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知识等三个不同的部分,最终回收了36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具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平均分数在六十以上,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整体比较缺 篇二:教师心理学论文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

3、康问题 摘要: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重要成分,而教师心理健康更是其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向学生传递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介绍,总结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一个话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作为对学生心里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家指出,过高的社会期望,单一的专业评价标准,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等,使教师们面

4、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众多的压力在之下,教师不堪重负,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同时,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而这类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近年来那些体罚、侮辱学生及伤亡致残,甚至强迫学生相互打耳光的教师屡见不鲜。这些教师的恶行已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道德水准低,知识水平差”等来解释。而这些恶劣事件背后隐藏的正是教师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的心 理健康已经成为

5、当前社会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依据,作为社会群体,衡量教师的心理健康应遵循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特殊性。由于理解和观点的不同,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西方心理学家兰肯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认为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喜欢儿童和青少年自我调适良好,能为学生作表率具备教育和卫生方面的知识明了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径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室气氛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情绪的需要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帮助他们1。 国内心理工作者认为现代教师

6、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悦纳教师职业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健全的教育意志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2。 从中外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3: (1)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3)能积极悦纳自我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6)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7)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除了参照以上健康标准外,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健康,还可使他们与其他大多数教师比较,和同龄人的心理状态比较。也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及心理测量仪器判断一个人

7、的心理及行为是否正常。当然如果想要相对客观准确地判断,最好是综合运用以上标准。 二、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表现 一些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4。青年教师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的德育意识较薄弱,在明辨是非善恶处理人际关系时易出现偏差。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常常对工作难度估计不足,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角色意识淡化。而中年教师因为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工作家务担子重,常常处于心理紧张之中,身心均受到影响。老

8、年教师则因为退休,易产生惆怅心理和失落感。人们一谈起大学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都认为他们不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自身品德修养,生活水平较中学教师不知优越多少倍。但据有关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高校教师中,有29.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心理教师该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吧。可事实证明即使是心理教师同样无法避免心理健康问题。20XX年,某中学一名32岁的心理健康指导的教师,最终因为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选择跳楼使自己得到解脱。据说这位张老师是个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

9、,可正是这样优秀的老师却无法拯救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思想工作做通。事实上,心理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心理疑惑时,自身面对的是多重刺激,矛盾和冲突,他们是心里垃圾的收容站6。而这个收容站在助人的同时却容易使自己处于心力交瘁的状态。心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处于情绪焦虑和波动之中,他们不仅要面临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还要接收他人的压力,这是其他教师所不能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本身也会出现类似张老师这样的心理问题,并且大多数都处于隐性状态。又由于他们一直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因此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 由此可见,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要想深

10、入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就得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并且他们心理问题的身心状况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渗透到教师对人际关系网络中7。在这其中,与学校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较强,同事间协作机会相对较少, 而且面临着来自同事间的竞争压力。另外同事间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摩擦,进而产生沟通障碍。学校领导管理缺乏人性化,易产生与领导间的矛盾。而这些人际矛盾最终导致教师产生焦虑。 此外,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交往中的矛盾也应得到重视.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

11、往往产生人际冲突,导致教师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情绪心理问题 教师的情绪问题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遭遇负性情绪时不能有效地调控或调控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失调的症状。教师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忧郁和焦虑。教师常常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不振疲乏、思维迟缓、不愿社交,对学生和周围事物漠然,烦躁不安,坐卧不安等。此外,教师意识到别人不合理对待自己时,愤怒就会发生,并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当他们在选拔或者评比中受挫时,常产生恐惧,悲哀心理。 3人格心理问题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多

12、表现为教师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和抑郁,如容易对工作不满,缺乏愉悦感。另外,一些教师的严重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障碍问题。教师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强迫型人格障碍和攻击型人格障碍,他们往往为人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过分自我保护和警惕;情绪表现不稳定,忍耐性差,易激怒,有暴力攻击情绪。 篇三: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 09地理科学 摘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

13、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

14、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

15、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当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