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80128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职计算机教改论文 篇一: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计算机课的上机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了能够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和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已成为中等职业学

2、校必不可少的专业。计算机的普及虽然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模式,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之高,传统教学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一直都存在有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局限,诸多问题的限制。不少计算机班的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合理的选购电脑以及正常的使用电脑。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篇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

3、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为适应社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本论文基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初步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案。 传统的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过多的限制学生,长此以往,学生被固定的思维模式约束,缺乏创新意识,本论文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教学改革的方案中

4、包括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内容。本论文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改革课堂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串联学生本来的专业内容,从而达到调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法;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目录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1 1.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国内外研究动态2 1.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

5、究意义3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5 2.1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5 2.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5 2.2.1问卷调查结果5 2.2.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原因分析8 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方案11 3.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思路的调整11 3.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内容的甄选12 3.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的调整12 3.3.1转变教师角色13 3.3.2转变学生地位14 3.3.3转变教学工具及授课过程14 3.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15 3.5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

6、学手段的改进16 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案例19 4.1衡阳市职业中专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验过程19 4.1.1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前的调查与分析19 4.1.2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20 4.1.3任务驱动法以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格式化文档为例22 4.1.4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后的调查与分析25 4.2衡阳市职业中专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试验成效26 5.结论28致谢30 参考文献30附录132附录234附录336附录437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

7、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 对于二十一世纪而言,全面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有许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利用课本和图片等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模仿。众多学科中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这门课程变成了应试教育,学生就难以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初目的。所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其中可包括教学思路、教学

8、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缺乏创新意识、不适合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等问题,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和认识能力较差,他们对社会创新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性认知有限,通常认为使用计算机就是上网、打游戏等娱乐活动,而在计算机基础的具体学习过程中,由于课本内容繁琐、教学模式不当、师生交流等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当下,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成为教育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重要部分。根据实际状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

9、学进行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而全面的综合素质。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为适应时代变化的社会需求,也为中等职业学校能够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国家规定特别设立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必修公共课之一。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只注重理论传授,而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手段落后,显得教学木偶化。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脱节。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