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的疾病-01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4891140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7.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的疾病-01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胃肠的疾病-01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胃肠的疾病-01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胃肠的疾病-01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胃肠的疾病-01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的疾病-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的疾病-01(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p167,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李兴彪 E-mail: 671921,胃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症性病变 常见、多发。 急性胃炎:原因较清楚,嗜中性粒细 胞浸润 慢性胃炎:自身免疫、胆汁返流、急 性迁延,幽门螺杆菌,第二节 胃炎p169,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依据病因、胃粘膜病变分型 1.急性刺激性胃炎或急性单纯性胃炎 (acute simple gastritis) 1)病因:多暴饮暴食 2)病变: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 分泌升高、有时糜烂。,2.急性出血性胃炎 (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 1)病因

2、服用非固醇类抗炎药(水杨酸制 剂)过量饮酒 2)病变 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伴出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 胃底、体多见,急性糜烂,3. 急性腐蚀性胃炎 (acute corrosive gastritis) 1)病因:吞服强酸、强碱 2)病变:胃壁坏死、软化、 溶解广泛坏死 穿孔,急性胃炎(腐蚀性),4. 急性化脓性胃炎 (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1)病因:化脓菌感染(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或胃外伤感染 2)病变:急性蜂窝织性炎症,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病因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自身免疫; 4)胆汁

3、返流。,(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 最常见、胃镜检出率20 40% 1)病变 部位:多累及胃窦部、可见于胃体 肉眼:多灶或弥漫分布、粘膜充血、 水肿、或出血、糜烂 光镜:固有腺体保持完整 粘膜浅层内淋巴细胞、浆细胞 浸润,2)分级 根据炎细胞浸润深度 轻度 粘膜浅1/3 中度 1/32/3 重度 2/3,(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 CAG),病因及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HP; 长期慢性刺激,如饮酒、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及刺激性食物、急性胃炎反复发作; 十二指肠液

4、返流对胃粘膜屏障破坏; 自身免疫性损伤。,1)病变 肉眼: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 表面呈细颗粒状; 胃镜: a 正常胃粘膜橘红色灰白或灰黄; b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出血、糜烂。, 光镜: a. 粘膜全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淋巴滤泡形成 b. 胃粘膜固有腺体(胃体腺、幽门腺、 贲门腺)萎缩或消失,囊状扩张 c. 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粘液分 泌细胞化生)灶状或片状,弥漫分布,肠上皮化生: 完全型化生(小肠型,型):吸收、 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不完全型化生 (型化生): 胃型化生(a型):胃隐窝上皮细胞 结肠型化生(b型):粘液细胞、杯 状细胞与胃癌关系密切,2)分级 根据

5、腺体萎缩程度 轻:萎缩腺体占原1/3,粘膜层正常结 构存在 中:萎缩腺体占原1/3-2/3,残留腺体分 布不规则,粘膜层结构紊乱 重:萎缩腺体占原2/3,肠上皮化生与 萎缩成正比,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完全型),3)分型 根据发病部位及抗壁细胞抗体 分类 A型 又称自身免疫性胃炎(罕见): 胃体部免疫关系密切,常有 V-B12吸收障碍,恶性贫血。 抗壁细胞抗体(+),内因 子抗体(+), B型 又称单纯性萎缩性胃炎(最常 见):胃窦部、多灶性分布,HP感染 有关。 C型:常为胆汁返流引起 病变特点:腺窝上皮增生,粘膜充 血水肿,固有膜平滑肌增多,炎症 不明显,腺体呈囊状扩张、变形或 萎缩。,病因

6、与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HP感染 60%-70% 病变部位 胃窦部多灶性分布 阳性 阴性 血清胃泌素水平 高 低 有 无 血清中自身抗体 阳性(90%) 无 胃酸分泌 明显降低 中度降低或正常 血清VitB12水平 降低 正常 恶性贫血 常有 无 伴发消化性溃疡 无 高,A型 B型,胃体部或胃底部弥漫性分布,抗内因子抗体抗壁细 胞抗体(胃液和血清),胃内分泌细胞 G细胞的增生,(三)、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 又称 Menetrier病 胃粘膜慢性炎症伴粘膜组织增生及 分泌亢进 病变:常见胃底和胃体 a 肉眼:粘膜皱襞肥厚、深、宽 脑回状,b 镜下: 粘膜粘液分

7、泌细胞增多,粘液分泌增 多、腺体变长。 假幽门腺化生,壁细胞、主细胞消 失, 被粘液细胞取代。 无肠上皮化生。 临床:胃酸低下、低蛋白血症。,(四)、疣状胃炎(gastritis verrucosa) 大体:胃窦部粘膜大小不等圆形、 卵圆形糜烂,周围粘膜隆 起如痘疹 镜下:粘膜变性、坏死、脱落 病因不明,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p171,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常见病,成人多见,反复发作,慢性经过,胃、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胃 = 70% 25% ;复合性溃疡5%。 与胃酸、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 消化性溃疡。,2)病因和发病机理 HP感染、 粘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胃液消化作用 胃粘膜

8、屏障破坏 神经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胃液自身消化 消化性溃疡,HP感染破坏粘膜屏障的机制: 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酸酯酶 上皮细胞膜破坏; 白细胞三烯、二十烷等 胃酸直接接触上皮并进入粘膜;, 趋化中性粒细胞MPOHClO NH4CL粘膜上皮破坏; 释放PAFCap内血栓形成粘膜 缺血; 产生磷脂多糖等趋化因子慢性炎症; HPG C胃泌素胃酸。,损伤性因素,胃酸 胃蛋白酶,正常粘膜,防御性因素,表面粘液分泌 碳酸氢盐分泌到粘液 粘膜血液 上皮再生能力 前列腺素产生 完整的上皮屏障,损伤增加,HP感染 NSAIDs 吸烟 酒 高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胃返流,溃疡形成,愈合,防御机制受损,缺血 休克

9、胃排空延迟,出血,幽门狭窄,穿孔,癌变,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机制,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3)病变 胃溃疡: 肉眼: 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 溃疡多单个、圆或椭圆,D2.0cm; 边缘整齐,状如刀割; 底部平坦,深浅不一,可达浆膜层; 贲门侧 深,潜掘状; 幽门侧 浅,阶梯状; 周围粘膜皱壁轮辐状集中。, 光镜: 溃疡底部由四层组织构成(溃疡切面) a 渗出层: 炎性渗出物; (纤维蛋白+白细胞) b 坏死层:坏死的细胞碎片; c 新鲜肉芽组织层; d 陈旧肉芽组织 瘢痕层。,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a.妨碍组织再生,不易愈合; b.防止溃疡底血管出血; 神经细胞、神经纤维

10、变性、断裂球状增生疼痛(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十二指肠溃疡: 多见球部前壁或后壁, 较胃溃疡小、浅,D1.0cm。,4)结局及并发症 愈合: 肉芽组织增生机化瘢痕 出血: 1/3,最多见; 小血管潜血、黑便; 大血管呕血、失血性休克。, 穿孔: 5% 十二指肠易发生(壁薄),前壁多见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后壁溃疡如穿透较慢,与邻近器官 粘连穿透性溃疡局限性腹膜炎; 幽门狭窄: 2- 3% 瘢痕收缩胃扩张、呕吐; 癌变:胃溃疡约1%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5)临床病理联系: 上腹周期性疼痛、返酸、嗳气。,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p188,一、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

11、agus),1.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华北地区、太行山区(河南林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左右。,病因及组织发生,1.饮食习惯:过热、过硬、粗糙、含有亚硝酸盐的自制酸菜可诱发食管癌。 2.环境因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钼缺乏,缺钼可使农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高。 3.遗传因素:潮洲、汕头食管癌与河南食管癌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食管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渐进的连续过程,从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早期癌中晚期癌,以鳞癌多见。,类型及病理变化 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为多见,其次下段。 (一)早期食管癌 肉眼观察: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镜下观察:多为原位癌、粘膜内

12、癌、粘膜下癌。 早期食管癌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一)中晚期食管癌 1.肉眼观察: (1)髓质型:多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2)溃疡型:呈溃疡状; (3)蕈伞型:呈蘑菇状; (4)缩窄型: 2.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约占90%,其次为腺癌、腺鳞癌。,食管原位癌,食管癌级(高分化),食管癌级(高分化),食管癌级(中分化),食管癌级(低分化),食管癌级(未分化),扩散方式,1.直接蔓延: 上段喉、气管和颈部软组织; 中段支气管、主动脉; 下段心包、膈肌、贲门等处。,2.淋巴道转移: 上段颈及上纵隔淋巴结; 中段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 下段食管旁、贲门旁或腹腔上部淋巴结。晚期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

13、3.血道转移:以肝、肺常见。,临床病理联系,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中晚期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有恶病质。 内窥镜检查结合脱落细胞学刷片和病理学诊断是食管癌的最主要方法。,二、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p214,1. 40-60岁 男女、常见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2. 好发于胃窦部、小弯侧占75%; 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居第一位。,病因及组织发生 1. 主要与生活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相关 地理分布 日本、智利、哥伦比亚等; 鱼肉熏制品,黄曲霉素或亚硝酸盐,稻米经滑石粉处理(石棉纤维) 致癌; 2. 动物实验证明:用亚硝酸呱类化合物饲养动物可诱发食管癌; 3. 流行病学调查:胃癌与

14、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相关基因CpG岛甲基化、细胞凋亡有关; 胃癌组织发生胃腺颈部干细胞的异常增生,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类型及病理变化 1.早期胃癌(粘膜内癌、表浅扩散性癌) 癌组织浸润仅限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 论其面积大小及有无胃周淋巴结转移。 五年生存率90,10年生存率75。 微小癌 D 0.5cm ;小胃癌 D 0.6-1.0cm ; 点状癌(一点癌) 活检确诊。 五年生存率100。,隆起型 2)大体分型:三型 表浅型 凹陷型 隆起型(protruded type, 型) 2倍胃粘膜厚度,息肉状, 表浅型(superficial type, 型): 肿瘤表面较平坦 表浅隆起型 (a):稍隆起, 2倍胃粘 膜厚度 表浅平坦型 (b):与周围粘膜一齐 表浅凹陷型 ( c):癌性糜烂,稍凹陷, 深度不超过粘膜层 凹陷型(excavated type, 型): 最多见,有溃疡形成,2. 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癌浸润超过粘膜下层到达肌层或更深者 大体分四型 息肉型或蕈伞型: 溃疡型:多呈皿状,有的边缘隆起 呈火山口状、D2.5cm 侵袭型:革囊胃(Linitis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