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94789664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整套(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本课的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通过中学二年的学习对有关生物、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我可利用有关生物、地理知识让学生思考人类出现的过程及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的特点。进行学科联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学习态度

2、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可以,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内容,但少部分学生不太爱学习,学习能力差而且有点贪玩。教学时我应以鼓励学生为主,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让不同层次的有一定进步。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3、。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讲授新课:一、人类的出现教师: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学生: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

4、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南方古猿生活想像图 南方古猿化石教师根据第3页“动脑筋”向学生提问: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应该是的。因为: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教师展示图表(完全形成的人)、图片。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 要 代

5、 表猿人早期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早期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北京人复原图 山顶洞人复原图教师: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了。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学生:黄种、白种和黑种。教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

6、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教师: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二、氏族社会教师:人类社会的历史开

7、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学生:原始社会。教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学生: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教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8、?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让学生比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并且填表。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男女地位变化母系氏族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男子开始支配社会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生产

9、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学生: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教师提问: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学生: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教师:军队、监狱等机构的设置,证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时,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集体生活、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也极端艰苦;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互相杀戮非常

10、残酷和野蛮。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大大地丰富了,精神上也逐步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比原始社会进步得多。五、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六、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七、板书设计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 A 腊玛古猿 B 南方古猿 C海猿 D外星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

11、 A原始人群 B氏族社会 C 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 ) A黑种人 白种人 B有色人种 无色人种C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D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4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两段话表明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B男子的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5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

12、的一种社会形态B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起始于170万年前,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C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D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材料解析题6 阅读下列材料“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不过是几千寒热。”毛泽东请回答:材料中认为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材料中反映的生产工具有哪些?材料中的“小儿时节”是一种什么社会?简述其情况。7阅读下列材料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姓、氏区别。姓,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由此说明人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

13、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的。所以,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赢、晏等等,大都从女。 回答: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的姓氏最早起源于何时?这一时期的社会有什么特点?三问答题8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9“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B;5C。 二、材料分析题6磨制石器 。石器、铜器、铁器 。原始社会; 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产和消费都以集体为基础。7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婚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8

14、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所获得的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的需要之外,还有剩余,这就给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的发展,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父系氏族逐渐解体。在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氏族贵族和一般氏族成员之间的斗争,逐渐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少数奴隶主贵族为了保持他们既得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劳动群众,势必加强暴力统治,把原来的氏族部落机关,转变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于是国家就产生了。9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头脑发育的前提。而头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所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起来。八、课后反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二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