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技术(凌宗元)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4787520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敏灸技术(凌宗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敏灸技术(凌宗元)(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敏灸简介,一、项目背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日新腧穴敏化与灸疗规律的研究,获200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现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江西热敏灸的特点: 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 家市、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市 医院在使用。,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三、腧穴敏化现象: 疾病状态下,某些腧穴会发生敏化(阳性点),敏

2、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四、腧穴热敏化特征:,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

3、)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五、腧穴热敏化的临床规律: 1、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2、腧穴热敏化具有动态性:类型、部位、面积、强度都具有动态性 3、腧穴热敏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4、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5、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 6、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

4、能客观显示。 7、探敏取穴施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表6 腧穴热敏化分布穴区,表6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表7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动循经感传,出现率达95左右,而非热敏化腧穴循经感传出现率仅15左右,说明艾灸热敏化腧穴能高效率发动感传。,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能客观显示。,说明:落枕患

5、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说明: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举例: 1.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脾虚型胃电节律紊乱临床疗效观察,六、临床应用: 探敏取穴、辨敏施灸。,表明热敏化腧穴灸的临床疗效优于辨证选穴灸(非热 敏化腧穴灸)。,2. 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天数比较,3.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优于辨证选穴(非热敏化腧穴)灸疗法。,新灸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七、关键操作技术:,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

6、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感传。 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技术关键。 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选择灸法: 艾条悬灸法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灸法

7、,运用这种灸法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 具体灸疗手法为: 先回旋打基础 继雀啄激经气 再温灸通经络,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施足灸量,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施足灸量也是一个技术关键。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热敏灸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凡是传统灸法的适应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凡是产生了腧穴热敏化的病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8、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八、探敏取穴新灸法的适应症,新灸法与传统灸法的异同,传统灸法,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新灸法,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腧穴热刺激,1.热敏化腧穴 2.激发经气运行,相同点,不同点,以热敏化腧穴为切入点,发动灸性感传,提高疗效,以腧穴为治疗点,0,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以头颈肩背及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

9、症状的疾病的总称。 中医对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中。认为本病是因年老气血渐衰不能濡养筋骨,或感受风寒,或颈项部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二、颈椎病的易患因素,1、性别:各家报道不一,Irvine的结果显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也有报道显示男女无差别。 2、年龄:中年以上人群易发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3、职业: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患病率高,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

10、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明显较高。,4、外伤: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在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患颈椎病。有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 5、遗传因素:Palmer等人对23对孪生兄妹颈椎退变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特别是一卵双生者之间,颈椎形态非常相似,且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的方式和退变的结果均很相似,因此他提出颈椎病可能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6、生活习惯:习惯于高枕睡眠;习惯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大陆、巴尔干半岛人

11、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习惯于每天喝酒,喝酒每天100ml以上。,三、诊断要点,1、颈型: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僵硬,头颈受限等和局部压痛点; X线提示生理曲度变化及不稳;除外颈部其他疾患。 2.神经根型:其主要症状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3. 椎动脉型:常见症状为当头颈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发生眩晕及下肢麻木无力而摔到,意识往往清楚。椎动脉造影对诊断有帮助。,4 .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主观症状,如枕部疼痛、头沉、头晕

12、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 5.脊髓型:其临床表现可见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 6.其他型颈椎病:其它型如食道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此经食道钡剂造影可证实。,四、适应症: 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中的风寒型或气滞血瘀型。,五、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项、背、肩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颈夹脊、神庭、风府、风池、大椎、肺俞、肩井穴等区域。有时也出现在百会、天柱、手三里、阳陵泉穴等区域。,六灸疗操作,风府、大椎、至阳循经往

13、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颈型: (1)颈夹脊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池、大椎穴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2.神经根型: (1)颈夹脊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

14、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大椎、肺俞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传导至肘部如感传不能至腕部,可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远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腕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3. 椎动脉型 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穴位深部或发生扩热,传热。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七、注意事项,热敏灸虽然采用安全的艾条悬灸方法,但仍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更安全有效。 1.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交待热敏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15、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施灸剂量应根据热敏灸感是否消失为度,不应拘泥时间长短。 4.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七、注意事项,5. 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 6. 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分钟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7. 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

16、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8.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病例: 饶某,女,52岁,工人,于2005年2月10日就诊。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头晕1年,加重4天。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部酸痛,休息后可缓解,故未加重视,但后逐渐出现颈项部酸痛麻木,伴头晕、眼花,并出现恶心欲吐,休息后稍可缓解,4天前,上述各症出现并加重,且晕倒一次,前来我科就诊。查:颈项部肌肉,颈部脊柱两旁可触及增粗变硬的条索状改变,压痛(+),颈2、3椎旁压痛尤为明显,颈部活动功能尚可,但活动即感头晕,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椎轴压试验阳性。CT摄片检查示颈椎曲度变直,颈2、3椎体轻度增生。舌质红苔薄,脉弦涩。诊断为颈椎病。在患者左侧第三颈夹脊、左肩井穴找到热敏化穴,立于左侧第三颈夹脊施热敏化穴温和灸,数分钟后感热流徐徐入里,10分钟后热流沿督脉走向头顶,15分钟后热流向头颅深处扩散,顿感整个头颅滚热,患者头面部潮红,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头顶,仍有透热,20分钟后热流沿督脉回缩至左侧第三颈夹脊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换灸左肩井穴,立感皮肤透热,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