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770715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古代汉语学习总结 (一)牢牢抓住八条: ()四到法 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繁体。有注解,逐条看。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多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以文选为中心 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

2、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以词汇为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关于语法体系,先

3、学通一家,再博采众家之长;不要一上来就搞一个大杂烩。 ()逐步掌握通论 要以历史主义的观点,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个别认识一般,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古汉语的一般规律。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于古今汉语在词汇形式、词义内容、词性活用、虚词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都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认真做好口头的、笔头的各种练习 口头的练习有朗读、背诵等,笔头的练习有做读书笔记、注音、释义、翻译、语言要点分析、名词解释、古文赏析、小论文等。 ()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 有兴趣才会自觉地预习和温习,有兴趣才会钻得进,也才会有创见。人,大概只有吃糖果的兴趣是

4、不用怎么培养就有的,其他的兴趣则一般都要经过强化培养的。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采标本,对冷冰冰的石头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如果我们想到只要闯过了文字关就能为人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古代汉语的干劲自然就大了。 文字关也是一种关,红军长征过娄山关是靠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老子出关也是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的。过关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待到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闯过了文字关,从而在古代文献阅读和研究的领域里可以自由地驰骋,不断领略到古典艺术的胜境,并自己放出眼光进行美学的分析,或作古代语言的研究,或在创作中成功地继承了某种艺术形式时,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5、呵! ()四字诀: 勤勤勉,见缝插针,不怕辛劳,孜孜以求。谨严谨,一丝不苟,多闻阙疑,认真继承。精精通,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升堂入室。进前进,深造有得,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二)掌握一串钥匙: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它们是: 1.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

6、破读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词类活用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词序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未之有也。三思而后行。 7.双宾语(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非支式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被动式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7、 13.修辞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文体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特色与表现手法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同源字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

8、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掌握了这串钥匙,也就掌握了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学生依照新编古代汉语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 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 高老师用的是南大自编教材,不过道理一样。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要熟读,最好每个字都看到,包括注释。前期打下基础,后面就如行云流水了。 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它是在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礎上編寫的,解釋的是古代漢語中的一些常用意義。 要了解字的本意,可以查阅漢語大字典。 关于标点。 在对文言散文标点之前,应反复多读几遍,做到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和具体语词的意义之后,再进行标点。 正确的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词语、语法、音韵以及要有比较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方法都是次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