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770710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盼导学案设计课题盼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2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围绕“盼”写了哪些事例;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3学习通过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难点1.把握全文感情主线,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2体会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小说盼原文及心理描写相关资料。(教师)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含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对比引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巧妙提问,了解学生态度。2对比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3布置阅读任务。1.表达自己对雨

2、天的态度。2迫切地想知道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不做正误判断。2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0分钟)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瓦”字在本课读w,不要读成w。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4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词。1.课堂进行生字词书写。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读得又清楚又准确。3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练。4注意识记本课生词。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生字指导。2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提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结构特点。三、粗读课文

3、,弄清原委(用时:12分钟)1.布置朗读任务:全文一共描写了几件事?2直接点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调。3多媒体展示盼原文,提问:为什么主人公收到妈妈送的雨衣那么兴奋?1.快速阅读,然后讨论:全文一共写了几件事?2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全文是围绕“盼”来写的。3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盼原文第1、2自然段,试图进一步寻找答案。1.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2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再逐步引导解决。3引入原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题,不必过多展开讲述。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收到妈妈送的雨衣那么兴奋。2结合学生们的发言适时总

4、结:因为有了雨衣就不必再躲在教室里不敢出去了。1.讨论: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回答,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意见,补充自己的见解。2边听老师总结边思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对课题的理解。1.教师提问尽量环环相扣,不要一次性把问题都抛给学生。2教师总结时能借用学生发言的尽量用,这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鼓励。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书写生字词,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1.按要求完成作业。2认真思考,预习下节课的内容。1.书写作业可以在教室学习园地里展示,这样更能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2思考题难度不要太大,尽量选择下节课刚开始要解

5、决的问题设置。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作业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语句说明“我”非常兴奋。2导入新课:由学生们的回答,引领学生一起探究文章的感情主线。1.积极发言:围绕“兴奋”找出课文中描述主人公动作的词语。2思考:“兴奋”和“盼”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因为收到雨衣感到兴奋,从而迫切盼望着雨天的到来。也可以变换问题角度,比如从课文中“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动作上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是怎样的?二、研读课文,把握主线(用时:20分钟)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设置场景,引导

6、学生和主人公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抓住“直到才”这一关键句子分析主人公内心的兴奋。2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1)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课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在这里,作者用“可是”一词说明了什么?于是“我”每天放学就有了什么想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2)引导学生学习第415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有没有描写主人公心理的句子?课堂讨论:主人公为什么会觉得“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表达了主人

7、公一种什么心情?(3)组织学生学习第16、17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讨论: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3第三部分(第1821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第1821自然段。(1)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点儿是“甜丝丝”的?(2)写作指导:学习作者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1.学习第一部分。(1)通过和自身对比,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想象当时的场景,进一步理解主人公内心的兴奋劲儿。(“直到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人公很投入地试穿着雨衣,根本忘记了室内的温度。)2学习第二部分。(1)交流第3自然段:“可是”一词,说明和“我”盼着变

8、天的愿望恰恰相反。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因为天空长了云彩才能下雨,我才有机会穿上雨衣。(2)学习第415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读语气的变化。“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积极发言:结合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体会当时主人公的心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3)学习第16、17自然段:担心。展开想象:主人公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点儿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溅,那种快乐的心情比看见珍珠玛瑙还要高兴。3学习第三部分。(1)因为主人公终于盼来了雨,内心非常激动和喜悦,所以觉得雨点儿落到嘴里

9、也是“甜丝丝”的。(2)练习:试着写一段话,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1.这一部分可以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2抓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全文的感情主线。3分角色朗读,通过必要的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准确体会主人公的心态。4小练笔:在课上可采用“说一说”的方式,课后再进行“写一写”的练习。三、概括主线,升华主题(用时:10分钟)1.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课文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2升华主题:从全文的感情脉络出发,启发学生思考。1.交流明确:第一部分兴奋;第二部分盼望、急迫、担心;第三部分喜悦。2认真思考。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洁,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确教师再做引导,不必深入分析。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课后思考题。2课后阅读盼原文,说说当“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认真完成作业。两个作业兼顾了课内和课外,可以有所侧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