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97325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本文详细探讨了非企业业党组织地位的内涵界定,分析了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 的现状及其现状的成因,提出了若干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可行性方案。关 键 词:非公企业;党建;地位作 者:高国舫 杭州市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 、68年8月邮政编码: 在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论文中,往往把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混为一谈,以作用代替地位,这是对地位问题的严重误读。固然,地位和作用有密切关联,但地位更具源头性。至今为止,在权威文件中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尚无明文规定,唯一勉强可引用的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这句话。但就是在这句话

2、中,“战斗堡垒”之用词由于多了分文学气,便少了点科学性,即“战斗堡垒”何谓仍不清楚,至于许多党建专家热烈争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还是企业员工中的政治核心”,确实已触及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但是,这类争论太过于注重“应不应该”的主观意志表达,而缺乏事实的分析和逻辑的论证,从而使得这种争论略显空泛。因此,事实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问题根本上是一个尚未弄清的大问题。而不能精确界定其地位问题,又怎能论及本该以此为源头、依据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之作用、手段、方式等其他问题? 一、疑惑和追问: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界定 确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必须认清二种“需要”。第一,

3、强调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实现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的需要,是为了党的方针政策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得到体现。而绝不是出于维持某几个党建工作者在非公企业中“个人地位”的需要。我们关注非公企业是否坚持党的路线,但决不支持非公有制党组织成员为已之私开展的权力之争。第二,强调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保证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绝不是为了地位而设定地位。因此,只有那些真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党组织地位设计才能获得认同,纯粹为了企业党组织面子、声誉的,无助于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地位设计决不应该获得支持。明确上述二种“需要”是为了防止设计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时一开始便陷入被主观私利左右的歧途,保

4、证在非公企业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同时,研究思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更要认清二种“现实允可”。第一,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的允可。即我们不应幻想为了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而要求变更已经确定、执行的非公有制企业制度。这非但不可能也非我党所愿。相反,党组织领导地位只能在非公企业制度允可的范围内进行架构。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现实允可。也就是说,一个连“建党”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或“建党”问题虽已解决,但处于随建随垮境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你不应奢谈党组织地位,只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健全以后,才能谈及党组织地位。 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设计的正确主观意图和现实允可条件基础,对如何界定非

5、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1、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领域有确定的,但主要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即是指党建理论普遍认同在非公企业中,希望党组织成为党的路线的宣传者,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各方合法权益的协调者。这三种地位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本业,又与非公企业无制度上的冲突,应该是能实现的,这也可以说是党组织地位的底线。但是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地位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中包含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二种情况。其一,上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宣传者、领导者、协调者地位虽然实现,但实现得好、实现得坏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间是不确定的。其二,在一些党建形势良好的非公企业中,在获得企业主默认情况下,

6、党组织实现地位可否突破原定领域所限,这也是不必确定死的。这二种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党组织自身。因此,对这种不确定性,也可以理解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事实上掌握在党组织自己手中”。如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良性运转,则其党组织地位可以逾越原定限制,成为企业中一切活动的没有名份的“事实中心”。反之,非公企业党建搞不好,就连原先设定领域中的党组织地位也是会随之丢失的。甚至会空有名义,毫无地位。 2、上级党组织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指示,可以有刚性部分,但主要应是软性的。作为上级党委,从内心来讲,当然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得到全方位的实现,所以不断指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实现自身地位,这也是情理

7、中事。但在这类指示中,只有少量是有刚性约束力的,比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领导群众工作”,“宣传党的路线”等一类的指示,既是基层党组织的份内之事,也有条件实现,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然须把这类指示当作对自身的刚性要求,但象“参与企业决策”,“党管干部”,“监督企业”方面的地位实现则实非是企业党组织力所能及的,而且上级党委也无权命令企业主配合实现这些指示,故而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当把这一类指示视作软性要求,它有二层含义,其一,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不能被用来命令非公企业党组织。其二,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更不能用来命令企业主。一句话,这类地位的要求指示至多只能算是一种指导性意见。仅仅是一种希望而绝非“强求”。

8、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实现可以采用直接手段,但更多的只能是间接手段。虽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对经济、人事等握有操纵权,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手段空间依然存在,因为制度虽然保护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但也给予了企业党组织正常活动,实现制度允可地位的权利。所以象在职工中、党员中的地位,党组织可以直接面对职工、党员开展活动以实现之的。但是如果想在企业决策上、用人问题上有自身的地位,企业党组织则不能希望以直接的手段获得,只能通过“党组织领导党员身份的管理层影响企业决策、用人”这类的间接途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自身地位。间接手段在难度上当然要比直接手段费劲。但在非公企业,党组织想获得各方面

9、的地位,大量的都只能被迫以间接的手段获得,这是无奈而又必须的事。 4、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我们固然重视企业中这一“具体的”党组织的地位实现,但我们更看重党作为“整体”在企业内实现地位。虽然从理论上讲作为整体的党的地位离不开具体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但在许多时候,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作为“整体”的党最为看重的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视作“整体”党的地位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获得全体非公有制企业对“整体”党的支持和服从,有时便要求具体的企业的党组织放弃某些被认为不恰当的地位要求,从自身小地位思维中解脱出来,站在“整体”党的大地位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牺牲“具体”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要

10、求不是无原则的,只有这种牺牲能换来“整体”党的大地位提升时才应牺牲。如果对“整体”党的地位无所损及,则“具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地位也是应争的。 理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不能沿用国企党组织地位设定的老思维。在国企那里,对党组织地位的描述是清晰的,确定的。而上述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二个认清,四点结论”的描述,文字虽多,却仍是抽象的,原则的,为什么有这不同?归根到底在于国企党组织的地位是制定预设的,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是非制度化预设的。 二、失落和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现状 尽管谁都清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一无行政权,二无对财富控制权,要实现自身地位殊为不易,但

11、各级党委还是热切地盼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思想创新,依靠自身探索出一条实现地位的新路。其情可感,可惜的是至今为止,这种盼望并无明显结果,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感受着地位的失落。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首先,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领域基本上是毫无地位,一般由董事会、经理层全权决定,其次,表现在参谋咨询问题上偶有地位,但引不起企业主的真正重视,至多是一种辅助性地位,还往往带有很大的客套成份。再次,表现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上仅有形式上的地位,因为企业主要想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依靠企业党组织无法获得满足。更多的还须依靠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外界的大众媒体。最后,表现在群众团体和职

12、工中虽名为领导者,但事实上往往得不到群众团体和企业职工的真正尊重,对企业党组织他们多采取虚以应付的态度,有思想纠结和实际困难也多不愿寻找党组织,不会依靠相信党组织。显然,党组织地位失落的这种现实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第一,是由于许多企业主对党组织地位心存疑虑,或害怕党组织的地位会危及自身地位,或怀疑上级借企业党组织来控制非公企业等等,故而对党组织地位处处扼制,时时阻挠。第二,是由于上级组织中不少同志轻视非公企业党建,认为是多事,有时虽然迫于大势也表示支持,但内心始终没有认同,支持便流于形式。第三,是由于企业内党员对自身角色的误读,认为自己在企业内是一个雇佣者,是一个“经济人”,还争什么党组织地位

13、。第四,缺乏制度的必要支撑。即党组织地位如何实现在制度上是一个空白,一切只能依靠自身探索。当然,论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所指称的仅是普遍现状,它并没有排除在一些企业主比较开明、上级党委推动得力、党组织自身形象、能力俱佳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领导也可能获得较高地位。 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要把握三难三易的大体情况:其一,在由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地位一般容易实现。因为一方面这类企业原先的党建班子力量就较强,在改制后,这股力量多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层,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历史的惯性使然,即企业职工、群众团体在转制后,还怀有对党组织的尊重和依赖。相比较而言,在

14、原生性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一开始党建力量就弱,而企业中又无党组织的传统影响,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二,在一些已进入上升发展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实现地位相对容易。因为这类企业主的目光已从最初狭隘的经济视角转向了更大的政治视角,关心政治、热心政治,对企业内党组织地位之必要有更高的认识,能给以支持和帮助,同时上级党委也会特别关注这类企业党组织地位,会给以更多的外力推动。相比较而言,在一些处于萌芽期、生长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一时还不明了党组织地位的必要性,上级党委的关注点一时还顾不上这类企业党组织,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三,在那些与共产党有长期渊源关系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组织

15、实现地位比较容易。在这一类企业中,或是企业主本身就是党员,或是企业主的家族成员和重要合伙人是党员,或者是因为企业从一开始就得到过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或是在日常中与地方党组织感情融洽。这些渊源便使得这类非公有制企业常常会主动邀请党组织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支持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但相比较而言,在一些与共产党素无往来,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常发生摩擦,已心生芥蒂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实现党组织地位便难多了。 研究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几难几易现象,目的是想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实现地位虽然艰难,但毕竟已有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迈出了艰难的起步。比如象温州的正泰集团、神力集团,杭州的传化集团,在这些企业中

16、,党组织已日益成为集团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但在企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而且在企业的经济生活中,正担当重要角色。事实上,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性的地位失落仅仅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党组织未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并不是建立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建立在对未来党建形势的客观估计上。第一,党组织地位和企业健康运营是互补的,而且越到后来,这种互补性越来越能为企业主所认识到,故从长远看,非公有制企业是会帮助党组织实现地位的。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在经历了最初的迷乱之后,队伍正在逐步组织,作用正在日益。故随着非公有制党建的日益健全,势必会使企业感到支持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重要性。第三,党的政策正在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也在加大服务力度。这种外部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对非公有制企业内的党组织地位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非公有制企业初建时期,企业主和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