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89540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西丰县第二中学 崔学深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通过当前课程改革来调整人才培育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条造就这类新人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

2、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行之有效地实施纲要,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一、 更新教学观念1、 树立双主体观念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在一定框架里,“教学的行为是由一组主体对另一组主体实施的,前者是老师,后者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老师或学生,而是双主体互动合作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的主体能动性 ,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同等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独立学习,即能积极思考,独立提出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例如,在完成课本55页的

3、家庭小实验后,在课堂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自制的简易净水器简单、美观、净水效果好。在比赛过程中有一组同学将组内6个人做的净水器串联起来,几个人扶好瓶子在台上演示给同学看,净水效果确实最好。虽然这种做法不方便、不实用,但富有创意,受到全班同学的鼓掌认可。这时另一小组同学受到启发,将组内所有净水器的活性炭、棉花收集在一起,层层叠叠的放置在统一个净水器里,演示给全班同学看,使同学们看到了更好的净水器。2、 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教育民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老师精心引导的结果和殷切的期望,决不能强迫学生按老师的旨意随

4、意转变自己的意志,即使学生在答题时犯错,也不要急于否定,应该耐心细致了解答题的全过程,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放热使玻璃管上的气球鼓起来,也许气球质量不好,有些漏气。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气球里有少量白烟飘逸到空气中去。当锥型瓶冷却后,同学们看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为什么天平不保持平衡,指针会向右偏呢?同学回答:“有少量的无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去了。”如果老师把漏气的气球干脆从玻璃管上拿掉,指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不假思索的回答:“

5、进一步向右偏。”此时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动手拿掉接在玻璃管上的气球,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事实上指针向左偏转。同学们迷惑了,流露出不解的眼神,“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不要急于解释,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启迪想象的最好时机。老师可以提问:气球漏气时,指针为什么会偏右?五氧化二磷在常温时是什么状态的物质?锥形瓶冷却后,原来鼓着的气球为什么会瘪下去?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同学们很轻松地知道了锥形瓶内氧气的减少,使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会大量进入锥形瓶,使左盘质量增加,天平指针向左偏转。二、 转变教学方式1、 以问题为载体,倡导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6、,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认真思考,那么学

7、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问题意思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思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究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思,就不可能有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

8、是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效率因素。A. 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种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和稀盐酸。从以上三组试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所需仪器有那些作用?(3)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如何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可发给每组同学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成十多种不同的制取二氧化碳

9、的装置,并让每组同学介绍装置的优缺点,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作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在整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B.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更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教师提出问题,古人说“于无疑处生疑,方可进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放创新,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例如,第一个学生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作法,检验水时烧杯烫手,

10、且学生难以掌握倾倒澄清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个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尝试研究出两套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案:将蜡烛放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在三脚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防在铁丝网上,蜡烛旁边放一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作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2.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性实验设计是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结构上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或者是学生根

11、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独立的或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灵活并创造性的对所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它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关键一步,决定着探究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因此,采取的多是边讲边实验,故所设计的实验要力求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步骤少,时间短。如对于质量守衡定律的探究极其原因我是这样设计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组探究收集证据讨论小结反馈应用等环节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和实验中采取了如下方法:首先,设置探究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是增加?是减小?还是不变呢?下面请同学自己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利用CAI课件提供实验提纲并组织学生分

12、小组按提纲上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方案一实验内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仪 器:锥形瓶、带玻璃管的胶塞、天平实验步骤:称量锥形瓶的质量(包括白磷、细纱、玻璃管、气球) 加热玻璃管引发反应 冷却后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方案二实验内容: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仪 器:烧杯、铁钉、天平使用步骤:称量烧杯(包括溶液)的质量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称量反应后整个体系的总质量方案三实验内容: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仪 器:具制支锥形瓶、胶塞、小试管实验步骤:称量具支锥形瓶的质量(包括锌、小试管、稀硫酸) 倾斜容器让两种物质混合 称量反应后整个体系的总质量 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整理数据:实验方

13、案试验现象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结论教师巡问,检查各组试验情况,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进行指导。各小组实验结束后汇报实验结果,同学们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维比较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得出结论:方案三由于生成气体从支管逸散到空气中而致使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质量轻。教师进一步启发,怎样将逸出的气体的质量也称量进去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情绪非常高涨,经过一番商议,一致提出在支管上按个瘪气球收集产生的气体,教师按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装配仪器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试验,教师启发和设疑,学生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为了帮助理解质量守衡的原因,借助多媒体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

14、反应实质制成动画,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三、 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往的评价只注重学生对化学初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改革以往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初步建立了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1、 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生,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处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习惯来收获素质,最

15、终发展学生个性。其方式有:(1)全程式,通过改进学生的学习记录本,师生一天一交流来进行。(2)专题式,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结合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就自己的“见、闻、思、感、悟、得、苦、乐”,自主立意,选题表现,也可结合单元探究实践作业来进行。集体小组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和访问以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2、 建立激励机制(1)挖掘闪光点。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有的学生可能基础学业不太好,有的可能其他学科成绩差,但在化学课特别是实验课中的表现尚佳。比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有的动手能力较强等等,这些闪光点把它们挖掘出来,及时表扬。(2)设置创新奖。教师和学生都只是意义构建着之一,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的构建之中,共同走进化学课程。由于评价强调过程性,平时化学学习探究活动与日常作业即纳入了评价的视野。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讨论教学:作业安排大量的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展示创见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只要你的意见与大多数不同、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与书上的不同、是正确的;你的实验设计与老师的不同、是正确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