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67087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给未来一片绿色“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1)教材内容给未来一片绿歌曲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 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

2、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内化理念 (说新课标)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

3、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

4、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说重难点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3说教法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 ,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

5、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 ,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25 分钟左右,引入 3 分钟左右,感悟 5 分钟左右,升华部分 10 分钟左右。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4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

6、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 拍、中速、由 3 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

7、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5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 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

8、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 “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

9、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 (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6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

10、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教案教学目的要求:(一) 通过欣赏 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二)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辨认乐曲的曲式结构。教 学 活 动一、组织教学:进入音乐课礼式,上课 二、导 入:三、进行新课:1、欣赏九寨沟音画背景资料: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

11、者为纪录影片九寨7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该影片于 1995 年 5 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后由作者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九寨沟音画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梦幻曲 ,音乐展示九寨沟独特、神奇的风光和它那如梦似幻、迷离朦胧、动静无定的意境;第二乐章藏乡断想 ,音乐中展开九寨沟历史的遐想,藏族姑娘飞舞的长袖、狂欢的踢踏舞、悠扬的藏族民歌、牛角声声、烈马嘶鸣;第三乐章水韵 ,音乐描绘出多姿多彩、神色各异、充满幻景的湖水;第四乐章秋色 ,音乐描绘出九寨沟秋日里层林尽染、落叶缤纷的五彩斑斓图景;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 ,表现九寨

12、沟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2、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背景资料:大峡谷组曲创作于 1931 年。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 ,20 多年后的 1931 年。他创作了这首组曲。 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第一乐章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一、欣赏:九寨沟音画 (聆听音乐应着重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为了理解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内容,8要引导学生感受、辨认乐曲的曲式结构。为此,老师要有适当的、简要的解释。 ) 本课选用的

13、是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 。在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段时可以采用“聆听选择”的方法。选择乐曲中两、三个对比性较强的片段,比如选择描写“平静的湖水”(第三乐章) 、 “山林间藏族男女歌舞”(第二乐章) 或“瀑布和溪流”(第五乐章)的音乐片段,听后让学生做出选择。这个方法可结合课本上的练习进行。二: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像” 。教师可提出一个大概的命题和提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像的“画面” ,允许、鼓励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本课选用的是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 。在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段时

14、,可让学生唱一唱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在倾听音乐时想像乐曲所表现的科罗拉多峡谷的景物的“画面” 。 第一乐章,E 大调,6/4 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较长的引子和尾声。三:音画、音诗和交响诗1、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一种描写性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9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比较自由。交响诗内容富有诗意,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特点。文学性的交响诗亦称为“音诗” ; 描写自然景物等绘画性交响诗亦称为“音画” 。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可分为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两大

15、类。5、歌唱的咬字、吐字四、布置作业:扩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我国和世界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人类自然遗产名录”?想一想哪些以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可以表现本课的主题?结合本课“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 。六、小结:在本课,我们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丽及大峡谷的气魄。阿西里西 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学唱阿西里西 歌唱美丽的家乡 教学重点:掌握旋律,唱会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设计动作。教学方法:引导、范唱、体验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的音乐,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彝族和苗族的音乐。进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彝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背景了解

16、: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10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听阿西里西范唱,了解基本音乐情绪。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原为一首彝族民歌,被改编为合唱,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3、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习歌词。 (重点乐句) 注意:912 小节的大跳音程:6 2 1 2 6 2 1 2 5 2 5 2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分组评比)5、请同学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苗族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