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3349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探索农村普通工作的创新与突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命题呢?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关键在农村。首先,普法工作的盲区在农村。农村面积大,人员分散,难以集中。乡镇一级综治、司法部门普法宣传工作主要采取散发传单和书写标语的形式,普法宣传覆盖面很小。可以说,农村基本上是普法的盲区。其次,普法

2、工作的难点在农村。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与城市相比普遍较低,对规范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缺乏积极性。即使通过电视节目和本地区的法律宣传活动学习到了一些法律知识,也往往一知半解,甚至于错误理解。这一难点直接导致了农村普法工作“出力不少,收效甚微。”第三,普法工作的重心在农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变革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由城市逐渐往农村转移。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农村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聚集和积累,这对我

3、们社会管理创新依法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农村社会普法、学法、懂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六五”普法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农村是关键。农村的普法工作做好了,全国的普法工作就做好了,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我们的民主法治水平就提高了。除了我们前面提到了农村人口多,人员分散,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影响我们的普法宣传效果以外,我认为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领导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有的乡镇领导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指标,基础建设的投入,招商引资提高本地的GDP,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成效。而普法工作是软指标,普法效果

4、难以体现,普法工作体现不了政绩,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没什么帮助,所以对普法工作不够重视,疏于领导。二是缺乏专职普法宣传队伍,兼职人员力不从心。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是是乡镇司法所或综治办的人员在负责,而司法所和综治办人员本来就很有限,加之安全、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任务繁重,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把普法工作当作了一种临时性应付。三是普法宣传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目前的状况是,农村的法制宣传往往就是在几个重大的法律宣传活动期间利用赶集,在场边摆几张桌子,拉几条横幅,放几块牌子,发几张传单,照几张照片就完事儿。而基本上,过来接传单的往往是一些七老八十的,耳不聪目不明的老头老太婆,这些留守

5、老人就是太寂寞了过来凑凑热闹,不管你纸上写的什么,拿回去总能当柴烧。这样的宣传就是出于应付,流于形式,可以说没有任何效果。正是由于这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和问题存在,我们农村普法工作的瓶颈才难以突破,实现全社会的民主与法治才显得这么任重道远。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或角度来思考如何实现农村普法工作的创新与突破呢?一是从普法的机制来寻找突破。首先,应当对各部门各单位普法宣传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改善普法工作是软指标的现状,改变部分领导干部对待普法宣传工作的态度。其次,建立专职普法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普法先锋,着力解决普法宣传工作中人员不足欠缺专业的问题。第三,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普

6、法工作的物质所需。第四,完善普法宣传工作监督与考核机制,保障各项普法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是从普法的对象寻找突破。一般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也不会留在农村,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一个院子全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前面也提到,这些留守老人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有的耳朵眼睛都不好使了,如果我们把普法宣传教育的重心落在他们身上,估计是一对一的帮教都起不到效果。所以,从普法的对象来看,我们应当有所侧重。一是由点及面,加强村干部代表的普法教育。在农村,村干部代表可能是需要运用法律最多的群体。首先,村干部在管理村级事务时,要依法办事、依法治村,在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时候也要运用法律。其次,村干部

7、在本地威望比较高,很多人遇到法律、政策上的问题都要向村干部咨询。所以,做好村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可以由点及面辐射其影响力,推动整个农村社会的法治水平。二是以少带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学生擅于学习,理解能力强,初中生对法律一般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了。既然老年人的普法工作不好做,就要从他们家庭中年纪轻的,有学习能力的入手了。这样,在家庭当中有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至少我们的学生也能提醒大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且,学生都集中在学校,学习时间多,易于教学,普法教育效果会很好。三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教育。首先,农民工本身是一个很需要法律保护的群体,农民工本身对法律知识

8、的需求比较多。其次,农民工在农村社会中占很大的比例,虽然大多数农民工都进城务工了,但他们还是要参与本村的一些生产生活,而且很多人经常而且最终也是要回到农村的,做好这个群体的普法工作,对提高整个农村的法治水平至关重要。而且,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容易正确理解法律知识,农民工聚集在工厂、企业,也易于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三是从普法的形式上寻找突破。其实,我们现在的普法宣传也是通过立体化的、全方位的一些载体来持续的营造学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比如我们在户外经常可以看到法律宣传标语、法律宣传展板;我们利用“普法宣传月”、“法律宣传日”等大型的活动推动全社会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氛围引导公众学

9、法用法;在媒体方面,我们在报纸上开辟专门的法制教育专栏,网络上也通过网站宣传法律知识,电视上也有法制节目经常在播出;还有我们的法律八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监狱、进中介,从名字上看起来覆盖面非常的广;我们“五五”普法期间开展的“百千万普法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每个村建立法制学校,在每个村设置法律图书室,在每个村设几家“普法示范户”,在每个村开设了普法宣传专栏。应当说,我们的普法宣传工作一直在载体上寻找创新与突破,但我认为以上我提到这些宣传方式和载体在我们农村普法宣传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取到的效果不够好。从这一点上,我们做普法宣传工作的应当向广告业的同志致敬,

10、我们所看到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那些广告语连三岁的孩童、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够铭记在心、脱口而出。从这个出发点考虑,我觉得在普法宣传的形式上,还可以大做文章。比如我们的车身广告,现在农村的村道公路四通八达,很多小长安车每天在田间地野穿梭,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这些长安车身上都贴上既美观又易于理解的标语或者画报。我们还可以把法律条文编成像广告那种简短易记的歌曲,通过一些媒介使大家能够耳熟能详。农村人喜欢玩扑克的也特别多,我们可以把一些需要普及的法律条文和详解印制到扑克上,发放到他们家中,也许大家玩起来了大概没心思去学习和理解上面的法律内容,但需要用的时候,估计还是会有人记得去翻扑克牌。四是从普法的作用寻找突破。首先,从学法者学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作用来看,可以多宣传婚姻家庭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其次,从普法宣传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来看,应当多宣传信访条例、人民调解法。第三,从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来看,可以注重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的宣传教育。第四,从提高农村社会法治水平,促进民主法治和依法治村的进步来看,应当适时宣传选举法。以上内容是我个人的粗浅愚见,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