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30907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宣传,规范指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措施,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现状及特点从我市的合作社发展实践看,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1) 数量激增。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605个,与2008年底190多家相比增加了8倍多,比2010年底的1139个多446个,注册资金达21亿多元,加入农户15万余户,带动农户60余万。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不断规范,目前已创建市级示范社有90家,争创省级示范社有32家,市级示范化率达8%。(2)

2、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覆盖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资经营等多个方面。其中,种植业占34.3%,养殖业占16.7%,农资经营占9.8%。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使农民更多地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多环节利润分享,日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3) 带动范围逐渐扩大。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我市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不断形成,服务范围已从本乡本土为主转向跨乡镇、跨县域拓展,如夏邑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带动2省、6县、30多个乡镇283个村9000多户农民从事双孢菇生产。(4) 合作层次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有相

3、当一批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统一服务。商丘经济开发区盛源无公害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黄瓜、辣椒、胡萝卜等16种蔬菜,已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且注册了 “双八” 商标。2009年与商丘市京港超市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2000元。三、主要做法(一)政策扶持。为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商丘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商政200885号),明确目标和发展重点,从财政、信贷、税收、注册登记等十个方面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及指导工作经

4、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从2010年起市级财政已安排了1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专项资金,同时,将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2) 组织培训。利用专项经费、“阳光工程”等对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和合作社社员进行免费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合作,大大提高了群众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善于带领农民合作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几年来,市农业局组织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及规范运作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3) 加强联合。为引导同一产业的合作社组成联合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

5、,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建立合作社的发展平台,我市成立了商丘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目前已有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了联合会。(4) 借鉴经验。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分别组织农业、财政、国土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县(市、区)分管农业的副县(市、区)长、农业局长、农经站长、合作社负责人代表等人员分赴外地考察学习,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5) 示范带动。经过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农业部门的努力,全市培育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市场竞争强、产品质量优、服务设施全、带动作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全市共争

6、创首批省级示范社 家,评选出4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00家县级示范合作社,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示范体系,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取得成效(一)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通过自己的联合与合作,将本专业的生产、服务、营销和分配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连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但在农业产业经营中获得规模效益,而且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竞争地位,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对接的矛盾。如商丘经济开发区盛源无公害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黄瓜、辣椒、胡萝卜等16种蔬菜,已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且注册了商标“双八”, 统一包装对外销售。2009年与商丘市京港超市成

7、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2000元。(二)促进了土地流转,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载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现了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目前全市规模流转100亩以上的流转经营主体有347个,涉及200多个合作社,流转总面积达17万多亩。(三)促进了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广大社员不断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观

8、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如虞城县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饲料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监督,生产的“阿健”牌无公害鸡蛋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已成功进入了郑州、济南、合肥、上海等大市场,使入社社员销售的鸡蛋在市场上比非社员销售的鸡蛋价格高出20%,收入明显增加。(四)发展了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商丘市睢阳区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300多户农民种植红薯、油菜达3296亩,并且通过农业专家引进了高产量、高淀粉红薯新品种商薯

9、-19和高出油率油菜新品种沪油-1212套种,采取统一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生产的粉条、粉皮等系列产品成功打入郑州、北京等大市场,加工后的副产品粉渣、油饼返还给社员喂养土杂猪,而养猪产生的肥料,又可用来作为红薯的专用肥。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广大社员调整了农业结构,而且增加了收入,入社农户每年收入在5000元/亩左右。(五)发挥合作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对内服务为宗旨的基础上,对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壮大了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柘城县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优势流转土地,发展花木270亩,种植花卉600余万株。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合作社优先聘用为

10、长期固定工,男工月工资1050元,女工月工资900元,并在县劳动局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每年由合作社负责缴费,解决养老问题。在合作社打零工的人员,每天发工资35元。土地流转的农户可以用当年的地租折合现金入股,这样农民在合作社工作每月可以领工资,年底可以分红,到第二年又可以领到地租金。合作社通过花木种植达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三、存在问题(一)人才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懂技术、善营销、会管理的各类人才,但一些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客观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二)服务功能需要提高。少数合作社制度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带动力不强,服务层次底,

11、合作关系松散,自我发展能力弱,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扶持力度不够。各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落实起来较难;合作社缺少有效抵押物、实力弱,从银行贷款难、自身积累难、引进资金难;政府投入不足,扶持面窄,效果不明显。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训宣传。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培训资金,由农经部门负责定期举办对乡村基层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及社员等的培训,提高法律、政策和经营管理水平及业务技能。(二)加大财政扶持。各级政府设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扶持力度。 (三)扩大金融支持。着力解决合作社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四)纳入目标管理。将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评,及时进行督查指导、考核考评、真奖真罚,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五)要加大对省级示范社的扶持力度。省级示范社是经全省认真筛选认定的,在各地都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省厅要针对每个合作社进行扶持。根据财力状况决定资金扶持额度,如果每年一个地市只扶持23示范社,会打击示范社的积极性,弱化示范带动效应。 商丘市农经站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